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孫維民/對於詩的期盼(平凡日常的事物也有光和真相)

2022/06/01 08:00

【自由副刊.鬥陣寫作俱樂部.新詩篇】孫維民/對於詩的期盼

〔孫維民/自由副刊〕

★1

文字一旦形成詩,通常可以從兩方面觀察:一是「內容」,另一是「形式」。內容即是「說什麼」,形式則是「怎麼說」。兩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

詩的內容沒有限制,沒有大或小、雅或俗,什麼都可以入詩。平凡日常的事物也有光和真相,也可以抵達宏大遼闊,這是我一直相信的。我們身邊仍有許多還未被寫成詩的題材。隨處可見的塑膠袋、寶特瓶、易開罐、鋁箔包等等,它們不適合詩嗎?我覺得滿適合的,就像其他的事物。

有了題材,知道要「說什麼」,並不表示就能寫好,「怎麼說」也很重要。一個劇本交給不同的導演,拍出來的影片就是不一樣;幾個人描繪同一棵樹,結果當然也各不相同。從這些不同的成品中,往往可以看出誰是較佳的作者。

我對於詩的形式期盼如下:一、精準,二、音樂性,三、層次感。所謂「精準」,包括了精煉和準確。文字不拖沓、浮腫、嘈嚷,寧可沉靜、樸素、簡潔一些。這是寫作者的基本功。「音樂性」並不是要將詩行寫成歌詞那樣,而是像波蒲(A. Pope)說的:「聲音是意義的迴響。」即使自由詩,也應注重音樂性。所謂「層次感」,則是在字面之外,還有更多的涵義。層次感會讓詩行餘音繚繞,一眼不能望盡,更耐讀、深刻,是較高階的技巧。

除了以上這些,或許還有其他考慮,例如「創新」和「境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視野,如何用新穎的方式觀看老舊世界,刷新讀者的意識、感官,這就涉及創新。題材沒有大小,境界卻有高低之分。詩人閱歷愈多,領悟愈深,人格愈成熟,顯露在文字中,就會有較高的境界;反之,詩人可能流於自戀自大,看不到身外的廣袤世界。

★2

我曾參與過幾次現代詩評審,有時現場有觀眾,有時沒有,有時評審共三人,有時五人。不管哪一種,其實都非易事。文學不是物理化學,沒有公式和定理可循,這是文學的困難之處,也是魅力所在。只要換一個評審,結果可能就完全不同;因此,得獎與否,參賽者都不應該執著。得獎很好,更好的是持續寫作,寫出更多好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