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表演藝術工作者寶典

2006/11/02 06:00

《我的藝術生活》(My Life in Art),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著(K.Stanislavski),書林出版

◎耿一偉

20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演員勞倫斯.奧立佛(Lawrence Olivier),在他自傳中曾提到,年輕在劇團巡迴時,於旅途間讀了《我的藝術生活》,對他的演技有很大的啟發。而且他發現,只要某演員開始在開演前,會提早一、兩個小時到現場,然後在舞台上若有所思地徘徊,他就知道該演員讀到〈奧塞羅〉那一章。

表演大師的贈禮

做為現代導演與演技的開創性大師,俄國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K. Stanislavski,1863-1938)可謂影響深遠。好萊塢電影的表演訓練,基本上都可追溯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像詹姆斯.狄恩、馬龍.白蘭度、梅麗.史翠普、艾爾.帕西諾、勞勃.狄尼諾等演技派,都是紐約演員工作坊(Actor Studio)訓練出來的演員。演員工作坊的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即脫胎自史氏前期的表演體系,其精華都濃縮在他的《演員自我修養》。

史氏在《我的藝術生活》初版序言表示,這本書亦可做為《演員自我修養》的序言。因此《我的藝術生活》就不只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自傳而已,更是他戲劇表演體系的簡明版。史氏於二○年代初於歐美巡迴期間,在美國書商的要求下,以《My Life in Art》為書名,寫下這本藝術自傳。因此,它針對的對象本來就是外國讀者,而且刻意介紹史氏體系與俄國文化的點滴。

所以我們在這本書中,可以讀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第一次碰到托爾斯泰的印象,如何執導契訶夫《櫻桃園》等等藝壇八卦。基本上,從他童年對戲劇的喜好,1897年創立莫斯科藝術劇院,一直到1918年成立歌劇研究所的高潮期,完整紀錄了史氏主要的戲劇生活。

可惜的是,史氏的表演體系,由於反共抗俄的原因,早期在台灣的推廣處處制肘。像已逝的金獎演員郎雄,就只能偷偷讀他的著作來研究演技(見《留住話劇歷史的表演藝術家》)。至於這本早是藝術經典的繁體中譯本,也得等到了今年,才由書林出版社正式出版。

對於演技有興趣的人,在書中不但可讀到史氏前期技巧(如情感記憶)在排練過程的真實狀況,後期對形體動作的重視以及導演藝術的諸多細節,也多有提及。

傳遞藝術的火炬

關於演員的藝術,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書末說得好:「沒有任何一種東西能將情感的內在過程,把通往下意識大門的有意識道路(唯有這些東西才構成戲劇藝術的真正基礎)銘記下來,並傳給後代。這是活的傳統領域。這是只能從一些人手中傳遞到另一些人手中的火炬,而且不是在舞台上傳遞,而只能透過講授的方式,通過把祕密揭開的方式方法傳遞。」如果這史氏對那麼多舞台與電影大師產生影響,那麼他在自傳中揭露的祕密,勢必對那些有志於表演藝術的人,能有正面的啟發。

不過,我自己還是覺得,史氏說︰「要熱愛你心中的藝術,而非藝術中的自己。」對那些想過演藝生活的人,最為受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