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異同OPEN講〉認識與了解 歧視才能消失

2016/12/19 06:00

文/蔣明白

12月3日的捷運台大醫院站,從中午過後就湧現一波波的出站人潮,其中,有攜帶國、高中子女同行的父母,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爸媽,這些看來似乎非常幸福美滿的人們,都是要去參加反同志婚姻活動「百萬家庭站出來」的成員之一。

奇妙的是,在這個由家庭為單位所組成的龐大人群中,也有少數如我一般的孤單身影,因此,每當「我們」和「他們」擦肩而過、甚至是四目相對時,我就好奇地想著:這些參與活動的人們,會看出我們的同志身分嗎?還是,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任何一個同志,卻還是堅持著反同志婚姻的信念?

其實,當「同志婚姻立法」成為熱門議題後,媒體就出現了大量的各種正、反論述,像是曾經多次參與社會運動的「實踐哲學家」妖西,就以一個「親哥哥是同志」的異男身分,在網路發文寫道:「同志一點也不特別,怎會需要專法?」

另外,家庭醫師李佳燕也以「帶孩子認識多元性別」為題投書媒體,文中特別提及,「唯有讓孩子從小認識異性戀以外的其他性傾向,才能讓孩子學會打開視野,認識多元,並打從心底尊重其他跟他不一樣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有民主素養的現代公民。」

是的,正如律師簡旭成在某報的論壇中所說:「認識與了解,是歧視消失的第一步。」因此,不管是妖西或李醫師,都是因為有同志家人或朋友,所以能對同志婚姻抱持正面的態度;但是,如果是一個根本不認識任何同志的家庭,又要怎麼奢求他們去了解同志呢?還是對他們來說,參與反同婚的活動,正是給孩子嚴厲警告的大好機會:看吧!有那麼多人上街抗議,看你以後還敢不敢當同志!

(同性戀有哪些難言之隱?異性戀父母又該如何試著理解同志子女?透過gayproudly@hotmail.com此一平台,歡迎異性戀和同性戀,一同公開講明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