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大手牽小手 去看藝術表演

2006/12/13 06:00

〈親子happy time〉文/趙瑪姬

家長帶著孩子,走過國父紀念館或是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草地,或者是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與高雄至德堂,忽然手上被塞進了一大把傳單,音樂會、獨奏會、布袋戲、歌仔戲、音樂劇場,很多家長會想帶著孩子去親炙一下這些偉大的藝術。

但是又滿頭問號,傳單上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究竟該如何選擇一場適合小朋友的藝術表演呢?不如讓我們看看專家的意見。

李永豐(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專業兒童劇團不只好看而已

「創意力、美學思考以及愛這三大項,才是未來是否贏得勝利的關鍵。」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說,不是語言,也不是多早開始學才藝,只有這三項兼具,人才未來才會具備競爭力。而創意力和美學思考這兩大部分,其實精華呈現就在於藝術文化的內涵,給孩子一個嶄新的視野,接觸表演領域,是不是要走專業的道路都還在其次,但是給孩子接觸美的事物,在未來的人生中,給孩子更多的可能。

要如何選擇好的戲劇演出呢?從專業的兒童劇團下手,應該八九不離十,現在台灣有很多專業的兒童劇團像如果兒童劇團、紙風車兒童劇團等等,他們經年的演出,已經累積出許多對兒童情緒掌握的經驗,可以讓孩子在觀賞演出時,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專注力,也會將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識編進去戲劇的橋段當中,讓孩子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林乃文(表演藝術工作者):

適不適合孩子,打個電話問

表演藝術工作者林乃文說,許多專業兒童劇團推出的兒童話劇、兒童歌舞劇、小丑默劇、黑光劇場(背景黑強調螢光特效的劇場),都是很好的選擇。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偶戲不一定適合孩子,專業偶劇團如「無獨有偶」並不一定適合孩子,「父母親不要牽著愛哭愛動的小小孩,騙他說裡面有好好笑的叔叔阿姨小白兔,將來他誤以為做劇場的是騙子,那就太冤枉了。」

國外的節目當然也可以一看,林乃文強調,其實帶孩子看表演也是父母親生活創意的展現。林乃文以她自己的經驗表示,她在看過越南的水傀儡表演之前,也沒想到過戲偶可以在水上行走。除此之外,帶孩子看看廟口路邊的布袋戲、歌仔戲、民俗特技甚至街舞等等,孩子也自然能瞭解到欣賞的真諦;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最高明的藝術教育。

至於不知道節目到底適不適合孩子?林乃文的建議就是「打個電話問製作單位」,因為他們最瞭解節目內容,「誰能拒絕這麼為孩子著想的父母呢?」

曾智寧(音樂家、一個孩子的媽):

入門可從親子音樂會開始

自己是音樂家,也是一個孩子的媽,曾智寧說在音樂會的選擇上,可以先選擇標題有標明是親子音樂會或戶外音樂會,因為這一類節目在曲目選擇與表現方式,大多力求平易近人,同時也會有主持人解說。或者是有故事情節的音樂會,好聽易懂,比較不會有距離。

除此之外,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演出,也很值得一聽,因為管絃樂團編制龐大,樂器種類繁多,音色變化豐富,這也是認識各類樂器的大好機會,音樂課上的內容,舞台上一目瞭然。曾智寧也建議父母親可以先找CD聽一聽曲目,再進音樂廳,現場就會發現很多細節與樂趣。

曾智寧也偷偷透露小秘訣,如果不想花大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父母親可以讓小朋友參加學校樂團,管樂團、絃樂團、國樂團、合唱團、直笛社、口琴社等等,學校老師不但會免費教學,還有上台演出的機會。

當然多「聽音樂」也很重要,省錢的高招就是利用「免費」的資源,例如,24小時播不停的音樂廣播電台,除了音樂還有曲目導聆;各大基金會或機構提供的免費音樂性講座或是音樂會(例如兩廳院的「藝術宅急配」講座);許多戶外及社區音樂會演出等(例如兩廳院藝文廣場上的表演),這些「福利」都可以增加音樂實力,也會慢慢累積出對於音樂會欣賞的興趣。

王凌莉(樂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兩個孩子的媽):

從孩子的興趣著手

自己也是兩個小孩的媽,樂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凌莉多年沉浸表演藝術,她認為先從小朋友會有興趣的開始看起,再慢慢地讓他們有其他不同面向的觀賞經驗,小朋友自己會建立一套自己喜歡親近藝術的系統。

王凌莉說,就像小女生都會很喜歡芭蕾舞,因為裡面的舞星都穿著蓬蓬的白紗裙,非常高貴美麗,其實芭蕾舞蹈是源自於貴族,在它早期的歷史裡,舞者往往是皇親國戚,所以芭蕾的美學裡深含著一種貴族氣派,而這種美學觀直接影響芭蕾藝術,也形成觀眾欣賞芭蕾的原因。

王凌莉建議,看芭蕾除了要看腳尖舞的獨特魅力之外,也可以看看取材自各地民間舞蹈的「性格舞」就像《天鵝湖》第三幕裡的西班牙〈鬥牛舞〉、波蘭的〈馬祖卡舞〉,跳這些舞的舞者多數不穿芭蕾硬鞋。而為了凸顯統治者的霸氣,芭蕾強調「開」,從肩、胸、胯、膝到踝,各個關節要左右對稱向外打開,這也就是我們看到芭蕾舞者的兩腳向外打開一百八十度的原因。「開」才能延展,延展就產生線條美感,芭蕾呈現的是一種「直」的美,舞者必須保持身體中心垂直,肢體線條向外放射,表現出無限延展的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