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50 Plus〉更年期之後 更豁達

2017/03/06 06:00

文/呂政達

這是則作文題,如果妳是名女性,對於每個月都會來報到的月經,妳可以比照《陰道獨白》的劇本,寫下妳對月經的感受嗎?

女性對月經這件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尤其即將停經的中年女性,都有一段月經的生命史,對一名女性來說,從初經到停經是生命最輝煌,外表最鮮豔的時期。

最早約是40幾歲,就有人感覺到停經的困惑。有位女性每月用APP載入經期日曆、生理期日曆和女性日曆,就可以精準地算出經期,前後誤差不超過一個禮拜;但有一天,她等待的經血和伴隨的陣痛不再來臨,她起初以為是經期亂了,過了幾個月才確定,她比女性平均年齡還提早停經。

停經的到來通常會讓人害怕,那定義了更年期的到來,還有荷爾蒙變少、盜汗、易怒這些更年期的老毛病,最害怕的恐怕還是變老這件事。然而,也有更年期的女性抱持著豁達的態度:「停經後,我每個月不再固定流血,不再感覺到女人做為一名生產工具的可憐,我知道我不能再當媽媽,如果大自然是這樣設計著女性的身體的話,停經也未嘗不是一件美好的事。稍微覺得遺憾的是,我已不再具備年輕時那樣的外表和體力了,但是,我已擁有年輕時所欠缺的通達和智慧。」

女性主義健將葛蘿莉亞史坦能還寫過一篇文章說,如果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是女的,他可能就不會再發明「陽具欽羨」、「閹割焦慮」這些後來被認為歧視女性的精神分析術語,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可能從此改寫。史坦能說,男人會想盡辦法歌頌每個月來到的經期,為月經寫詩歌,舉行宗教儀式,訂定放假日,形容那如生命潮水般湧來的經血,讓人感受到宇宙的深奧和生命的力量。

其實,可以肯定年紀漸長後,很多人就不再固守著自己性別的疆域,願意去想像、甚至去嘗試本來是屬於另一個性別的體驗。葛羅莉亞史坦能那份戲謔的作品是要邀請我們做這樣的跨性別的想像,就好像異性戀也可以去想像和包容同性戀那樣。

心理學家則認為,年紀會將人趨向「雌雄同體」,越老,兩性的外表和內在也越趨近。也有心理學家主張,最理想的性格原本就是「剛柔並濟」,這是進入更年期後我們必須學的一課,老男人當然從頭到尾都不能有月經,但老男人開始願意分享與承擔異性的辛苦和經驗,正如那許多老女人總能以同情的眼光,看待被說「不能說不行」的「查埔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