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婚姻幸福學〉火爆人妻 情緒失控中

2017/05/21 06:00

(圖/達志影像)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親密暴力的相對人(過去稱之爲「加害者」)多半是男性,但近年來諮商的個案或夫妻,卻有不少是因妻子情緒常常失控,令先生或小孩苦不堪言而鬧到要離婚。妻子的言行未必構成家暴,也往往是因壓力調適不佳,但無論哪一方容易暴衝,都可能對婚姻關係造成巨大戟害,為家庭氣氛蒙罩一層烏雲。

舉個例子來說,芳瑜(化名)生氣時常常會說些刺人及威脅的話,有時很歇斯底里,甚至會摔東西,先生俊隆(化名)常因擔心她會不會自殘或傷害到小孩而失眠和不安,雖然溝通過,芳瑜依然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俊隆最近覺得精神壓力過大,而提出離婚要求,原以為芳瑜會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家庭氣氛收斂些,沒想到幾週後,芳瑜又因孩子們吵鬧不休而情緒失控破口大罵,俊隆忍不住講了句不中聽的話,更火上澆油讓妻子大抓狂……。其實芳瑜也不喜歡自己這樣的脾氣,雖然想改善自己容易情緒失控的問題,但又覺得這些情緒大部分是俊隆造成的,兩人因此決定尋求諮商協助。

常暴怒造成婚姻危機 掌握密訣穩定情緒

生活中的壓力源來自四面八方,有太多事情可能激怒我們,覺得自己被不公平對待、生活不如己意,或認為別人在找麻煩時,都可能怒不可遏。偶爾的憤怒或許有益健康,也是必要的,但如果常常生氣,不僅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反而可能在關係中付出相當的代價,甚至造成婚姻危機。許多人都對另一半或自己的憤怒情緒不知所措,這次我想談談,如果自己是家裡那個常暴怒的人,如何讓情緒盡量平和穩定,別再那麼容易失控或發飆。

〈密訣1〉暴怒前兆 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

快要生氣時,我們的身體多半會有些特別的變化,憤怒的訊號通常是:揚起的眉毛、雙臂交放在胸前、斜視或睜大的眼睛丶緊閉的嘴、以手指直指對方、雙手叉腰、姿勢僵硬、音量變大、語調提高、心跳變快、血壓升高等。如果能更注意自己的身體訊息,將有助於調整自己的身體姿態、態度和語氣,試著讓自己放鬆,例如到浴室、臥室安靜一下,做一些深呼吸或伸展操,幫助自己在緊繃狀態下漸漸冷靜下來。

〈密訣2〉拒絕聯想 擺脫過去的鬼魂

有時我們會將過去不愉快的陰影放在配偶或孩子身上。想想現在這個令你生氣的人的特質,試著找出過去有誰與他相像,然後再找出那個人以前曾經令你發火的特質,或許會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雖然人會有相似行為模式,然而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存在於你眼前、一起生活的這個人(配偶或孩子),講話方式或某些行為和你所不喜歡的父、母或你的某個手足,或某個你曾經非常討厭的主管、同學很像,仍要常告訴自己,他並不是那個人的化身,他們的言行本意截然不同,並提醒自己,不該拿現在的這個親密家人當出氣筒。

〈密訣3〉強化自制力 不為失控找藉口

人在生氣時,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忙著責怪相關的人,並期望能夠順性而為,認為對方應該先改變,忘了別人也有他的個性、脾氣和需欲。

常有容易情緒失控、暴怒的妻子告訴我,她的本性不是如此,「都是先生害我變得脾氣這麼壞!」如果不能承認自己有自制力的問題,很容易為自己的情緒失控找一大堆藉口。

有句話說:「遭遇可能是別人造成,情緒卻是自己給的。」壓力和憤怒有時不是因為外在人事物,而是來自個人內在的負面想法。當我們不再說「都是因為他/她,我才會發這麼大的脾氣」,便能冷靜面對自己的挫折感、惱怒,好好安頓身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選擇適當的態度回應。

〈密訣4〉幽默化解暴走 自語法緩和情緒

發怒往往是從一些讓自己不開心的想法開始,然後感受到諸如失望、煩躁、沮喪、恐懼等情緒,這些情緒若未冷靜處理,常會產生抱怨與責怪的言語 ,嚴重點就變成暴怒、摔東西。

表達憤怒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習慣用謾罵吼叫或恐嚇威脅,也有些人是以擺臭臉、拒絕合作或冷漠對待的方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冷暴力」),這些都是比較破壞關係的表達方式。

若覺得自己已怒火中燒,感覺就快情緒大暴走,除了趕緊作幾次深呼吸,或在心中默數一到十,也可試著運用正面或幽默的「自語法」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告訴自己「我現在的臉色、表情應該很醜」、「亂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再這樣愛亂發飆,沒有人受得了」、「罵出來會好過一點,可是太激動很傷身體」。

以冷靜態度表達感受 壓力管理改善壞脾氣

人偶爾都會生氣,重要的是表達憤怒的方式,以上建議的這些做法,都能讓情緒有適當的舒緩和調節,降低衝動可能造成的傷害。即使受到錯誤的對待,另一半不體貼、孩子愛唱反調……,仍可以學習以冷靜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學習分辨抓狂在何時是適當的反應,何時則最好做出其他的選擇。不是要妳完全壓抑、隱忍,而是別讓自己陷入情緒化的批評、謾罵和厭惡一切的深淵。

發怒常伴隨較大的壓力而來,想「有話好好說」和改善壞脾氣,除了做好壓力管理,多運動、睡眠充足或多出去走走,也可試著從覺察自己快發怒前的肢體語言、調整自制力,和多給自己一點正面的自語開始練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