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50 Plus〉遺囑 最後的訴說

2017/07/10 06:00

文/呂政達

這是一則選擇題:請問你有沒有想像過怎樣寫自己的遺囑,你認為一張遺囑內應該包含哪些內容:1.你的財產受益對象。2.你希望家族後輩幫你完成的事。3.你對告別式舉辦的要求。4.你的器官捐贈意願。

梅莉史翠普演活《走音天后》那部電影裡,生活在戰時美國的佛羅倫斯女士,這位年輕時即罹患梅毒的富婆五音不全,卻夢想著開一場演唱會,電影裡,她擔心自己隨時都會去世,隨身帶著一只公事包放著她的遺囑,隨時想到什麼,拿出來修改,加上一筆。

現實中,大概沒有人會把遺囑帶在身邊跟著跑,許多台灣人覺得,談遺囑實在觸霉頭,從而把時間延後,總認為寫遺囑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是,誰知道呢?

遺囑好像很有戲劇性,電視劇中,一篇遺囑可以引發大家族的爭奪之戰,但在小小的人民心中,我覺得遺囑意義不應該僅是財產的分配,也是一個人最後意志的展現。

當然,我們的時候都還沒有到,無妨就把遺囑當做想像遊戲,我們的中年已經過去,或許可以將一生做一個粗略的回顧和整理,你覺得別人會怎樣記得你,你的專業、表現還是人格的溫暖面?你想在遺囑上如何訴說?有一個更深沉的問題則是,你有什麼必須透過遺囑來訴說?

我聽過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有一名老富翁跟兒女都不親,他老是覺得子女對他的遺囑要把財產分給誰,比聽他講話還感興趣,沒有人願意跟他好好的吃一頓飯,他孤獨地走完一生。當兒女聚集聆聽老父親的遺囑,謎底揭曉,遺囑只是一張白紙,老富翁把他的財產悉數捐出。這張白紙的訴說,勝過千言萬語。

日本作家中村仁一寫的《大往生》有一句話寫道:「 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體貼。」指的是終期醫療對待臨終病人的一種心態,但是我這樣引申,真正的遺囑,也是什麼也不必說,但每個人都知道你要說什麼吧。最直心的說,是無需再說,這也是釋迦牟尼圓寂前所留下的遺囑。照我的看法,交代自己想要怎樣的離開曾經摯愛的世界,也就夠了,其他的,就留給後人去訴說吧。

回到《走音天后》的故事 ,佛羅倫斯女士因為進卡內基廳表演而備受奚落,最後抑鬱而終,但她在臨死前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他們可以說我不會唱歌,但不能說我沒有唱過。」我讚賞這樣的生命態度,試過那麼一遍,值得佛羅倫斯女士一直等到老,一直在等著她的機會,這真是她留給世人最好的遺囑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