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再輝煌也無法保證

2017/11/01 06:00

◎王丹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輝煌,太多的志得意滿,太多的不可一世。往往,這些輝煌,我們會津津樂道很久很久,但是輝煌之後的事情,很輕易就被忽視了。

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查德.赫克(Richard Heck,1931-2015)年輕時家境並不好,但他天資聰穎且刻苦攻讀,最終拿到博士學位,致力化學和生物化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赫克在實驗中發現,碳原子會跟鈀原子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這項發現極具科學價值,因為可以讓化學家們準確有效地製造他們需要的複雜化合物。他由此創立了所謂的「赫克反應」,也稱「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為此,他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且,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人類很多。今天,全世界很多的科研,醫藥生產,甚至電子工業的成果,都建立在他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赫克本人當然也功成名就,不僅有大筆的獎金,而且名滿世界,備受尊崇,人生的輝煌,至此可想而知。

然而,僅僅五年的時間,輝煌就成為悽涼。2012年,赫克的妻子去世以後,他本人的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拿到手的獎金並不能維持龐大的醫療經費,而更令人喟然長歎的是,赫克的研究成果造就了大量的財富和擁有這些財富的富翁,但並沒有給他本人帶來財富。這位只知道科學研究的老學究沒有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投資賺錢,所以,退休後住在菲律賓的他,完全沒有任何額外收入,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每月二千五百美元的養老金。2015年10月6日,赫克在吃早餐的時候突然嘔吐,被緊急送往當地一家頂尖的私立醫院,住了幾天之後,因為收費很高,保險公司無法支付所有費用,赫克自己更加無力承擔,醫院拒絕繼續治療。赫克被送到一家公立醫院,但是菲律賓的公立醫院普遍效率低下,基本上無法醫治重病,這位五年前剛剛獲得諾貝爾獎殊榮的大科學家,竟然就這樣因為無法籌集到足夠的醫療費用,而最終因身體多個器官衰竭而去世。

在我們眼中,諾貝爾獎得主可以說是人類中的幸運兒,得到諾貝爾獎無疑是人生最輝煌的時刻。想必很多人也不會相信,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在獲獎僅僅五年之後,就會因為貧窮潦倒無法得到適當的醫治,而晚景悽涼地孤獨死在異國的病床上。然而這,就是人生。我沒有統計過所有諾貝爾獎得主獲獎之後的人生歷程,但是我相信,這些極高榮譽的獲得者,晚景悽涼的想必不只是赫克一個人。

再輝煌的人生成就,也無法保證一生的順遂。就像再幸福的愛情,也有可能成為消散的煙花一樣。那些世界的征服者們,每一個都曾經睥睨天下,呼風喚雨,但是從拿破侖到希特勒,我們也有太多的例子可以看到輝煌是如何滑到悽涼的。當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面對上百萬對著他高呼「萬歲」的紅衛兵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想像他在晚年去世前的那段時間,身邊連一個能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他只有不斷吟誦古典詩詞,然後淚流滿面,內心的孤寂寒冷可想而知。成就顯赫如他,也無法保證自己一生的滿足,何況別人呢?

輝煌和成就,顯然是無法保證一生的順利與幸福的,因為這些,畢竟都是外在的獲得,而只要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外在因素上,就不是人自己可以控制的了。也許,向內尋找幸福的保證,才是更靠譜的事情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