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當乳酪發生改變時

2007/03/15 06:00

〈幸福方程式〉文/林雪 圖/達姆

「乳酪」,是一種譬喻,可以被當成我們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也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際關係、金錢、財產、健康、心靈的寧靜。

史賓賽.強森(Spencer Jonson)著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一書,是以寓言的方式,藉由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在「迷宮」裡,尋找能滋養他們身心,使他們快樂的「乳酪」的過程,說明人們在面對工作中或生活中的「變化」,所可能產生的反應。

這裡所謂的「乳酪」,是一種譬喻,可以被當成我們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也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際關係、金錢、財產、健康、心靈的寧靜。書中所謂的「迷宮」,代表的是一個我們花費時間與精力,追尋我們所欲求的東西的地方,它可以是我們所服務的機構,或是居住的社區。

「你的乳酪是什麼?」「當乳酪發生改變時,該怎樣去面對?又該怎樣解決呢?」這是今年同學會,針對某一個同學的婚姻狀況,所引發的話題。

這位同學的先生服務於農委會,因為從小家境窮困,「窮怕了」,讓他長大後竭盡所能想要賺很多的錢。由於外放待遇較高,所以,只要農委會有外放機會,他都極力爭取;可是我同學是個中學老師,她喜歡教書,割捨不下周邊的親友,不願意辭職跟著先生外放到不同的陌生國度,所以先生只好獨自外放,在異鄉過著孤寂的生活,直到最近幾年,健康亮起紅燈,才回台定居,就在今年年初,因癌症過世了。算一算,夫妻結婚三十多年,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前後竟不到八年,這是哪門子的婚姻啊?

他們的婚姻狀況,衍生出一些問題,她先生的「乳酪」很明顯是「金錢」,花費時間與精力追尋「金錢」的「迷宮」在國外、異鄉;而我同學的「乳酪」則是「工作、親友」,她的「迷宮」在國內熟悉的環境。

先生認為:我努力賺更多的錢,是為了這個家,為了讓妻子兒女能生活得更好,能在國外就學,所以妳應該跟著我外放;而太太則認為:憑夫妻兩人的收入,生活已不虞匱乏,不需要為了追求更多財富,放棄現有的一切,跑到國外另起爐灶。

換句話說:一個想離鄉背井追求改變,一個安土重遷不想改變,最後演變成夫妻分離兩地,各自在自己的「迷宮」,追求自己的「乳酪」,甚至,後來竟然一家四口分居四個不同的國家。

兩人都過分重視自己的「乳酪」與「迷宮」,忽略了什麼樣的「乳酪」才是他們所需要的。對於這種情形,感情派的人認為:太太應將「乳酪」內容改變成「家庭、親情」,嫁雞隨雞飛,辭職跟著先生走,一家團圓生活在一起;理智派認為:追求到國外發展的「乳酪」,先生認為對妻子兒女最好,太一廂情願、太自私,沒考慮到妻子兒女是不是也覺得這樣最好?

結果,獨自在國外忍受孤寂,汲汲營營地追求,雖然累積了不少財富,讓一雙兒女在國外有了自己的天地,自己卻因缺乏家庭親情的滋潤,積勞成疾,六十歲就往生了,留下數目龐大的存款給太太享用,這樣值得嗎?難怪當他得知自己罹患絕症,自己擁有的「乳酪」將被搬走時,一直怨天尤人,痛苦不甘心地呼喊著:我不想死!

每個人初遇到「改變」時,一定會害怕,因為沒有辦法預期未來究竟會出現怎樣的狀況,也不能確定自己所做的「改變」對不對。我同學不願辭職跟著先生走,自有她的考量,我們無法評論她這樣做對或不對;不過,如果她當初選擇「改變」,現在會是何種情況呢?而他先生,如果當初也選擇「改變」,不要一直外放,大部分時間留在國內,現在又會是何種情況呢?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其中一人能稍做「改變」,他們的婚姻狀況一定比現在好。

生活在大千世界「迷宮」裡,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乳酪」,並竭盡所能地去追求,問題是:「乳酪」終究是會改變、消逝的,這一生不論追求到多少「乳酪」,最後兩腿一伸,什麼「乳酪」都帶不走。因此,你的「乳酪」是什麼?哪種「乳酪」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值得追求的東西?當「乳酪」發生改變時,該怎樣去面對?又該怎樣解決呢?我同學夫妻追求「乳酪」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