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生死觀

2007/04/04 06:00

◎文曄

有位年齡超過80歲的友人,最近每接到舊友、同學或老同事的訃文,就歎氣、埋怨,同世代的熟人一個接一個往生離開世間,愈來愈沒有朋友,並也自覺擔心,自己的人生路程不知還有多少。

這位老友不久前,被邀在一個社團以「如何保持健康」為題演講。演講後讓在場的聽眾發問,其中有人問起這位老友:你年紀那麼大,又那麼健康,你自己有沒有預估或希望活到多少歲呢?這位老友回答說:對不起,我並沒有預估或希望活到幾歲,而且隨時都可以離開這世間。因為如果過著沒有尊嚴與意義的人生,活得久有什麼用?如果能活得有尊嚴、有意義,短一點也沒有關係。據說這個回答,得到滿堂喝采與掌聲。

自古以來,人生歲月有長有短,從沒聽過「不死」的人。就有人半開玩笑、諷刺地說,人是為了死才生出來的,人的生與死,是必然不變的定律,只是出生時不但父母親高興,親朋好友也都認為是喜事祝賀。然而對往生死亡,子孫家人會悲傷痛苦,族親摯友也會來弔祭。對生與死的習俗行事,因族群、宗教、及居住地方的不同,各式各樣難以一一列舉。但以台灣一般民俗來說,從往生時開始24小時助念誦經,到每七天做一次法事,雖說是為了行孝,但總共做七次的七旬、百日、對年等,其間無數次的「誦經」或「做師公」,以至舉行告別式場花山布置,政界及社會名流送的輓聯花籃,加以公祭單位之多,令人感受這些排場說是對亡者的追思尊敬,不如說對其遺族情誼的捧場。如果在鄉村,更有陣頭樂隊甚至有如檳榔西施華麗打扮,穿著清涼唱著流行歌曲的花車。說是喪事不如說是為了其遺族的面子和炫耀。

日本有位天文學者往生,他的遺孀及女兒就遵照他16年前就寫好的遺言,「不必舉行告別式等形式葬儀並毋須留遺骨,也不收奠儀。生前的好友如果要表示情誼,可致函給其妻女給予安慰鼓勵」。妻女將其遺言刊登於報上,收到朋友無數的慰問函,並無舉行任何治喪儀式。

有位友人說:他早就告訴家人,他一旦往生,家裡不必設靈堂,也不舉行告別式,且已簽署大體捐贈書供教學單位解剖研究,所以不必埋葬也不需火化。一旦往生,生前好友如果有意慰問家屬,也已交代家人準備記錄簿,讓致意的親友寫下與他在生時相處點滴,也可以不客氣地批評,以做為「蓋棺論定」的人生留念。這就是他的生死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