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誰說跳街舞會變壞?

2007/04/18 06:00

〈人物報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攝影/記者楊弘熙

在學歷掛帥的年代,能真正敞開心胸、接受小孩朝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發展的家庭並不多,現就讀南湖高中體育班一年級的邱仕惠,或可算是一個可預見的成功典型!

「我們非常慶幸他不必跟大家一起擠讀書的窄門,還培養出一副健康的體格,與運動專長帶來的自信心、成就感。」邱仕惠在國二的街舞狂熱裡轉了一個彎,成為國內「有氧競技」運動的明日之星,邱仕惠的父親說:「只要孩子有這方面的專業、經驗與知識,就是很好的一技之長。」

<約法三章>

只要街舞 不要菸毒

跟很多小朋友一樣,邱仕惠從小就很有運動天賦,小學五年級就吵著要跟大哥哥學跳街舞,而且比誰都認真狂熱。

一開始,家裡長輩都認為跳街舞的地方難免龍蛇混雜,萬一交到壞朋友,抽菸、碰毒品或加入幫派就難以收拾,加上街舞的動作狂野、容易受傷,因此紛紛主張或告誡他不應再參加街舞的聚會。

邱仕惠的父母心裡其實也很擔心,但並未斷然阻止他學習街舞的興趣,反而常常一起偷偷觀察他與同伴們練習街舞的場所以及聚會的情形。他們發現,原來跳街舞的地方多在操場、司令台或川堂,並未涉足不良場所。

雖然同伴中有偷抽菸或滿嘴髒話學大人的,但多半活潑大方,熱情豪爽,父母親相信他們不會壞到哪裡去,因此就以「不能碰菸、毒,不能加入幫派」為條件,同意邱仕惠繼續學街舞。

把父母的規定謹記在心,邱仕惠每天不斷的練習,偶爾扭傷、摔傷,也從不叫苦叫痛,漸漸的,從跑龍套小跟班,到擔任要角參加表演與比賽,邱仕惠也從中學習到編舞、選音樂以及開會檢討等團隊合作的成長經驗。

<人生轉機>

出頭天 不是只能靠念書

愛跳舞卻不怎麼愛讀書的邱仕惠,到了國三面對即將來臨的升學問題時,認識了正在推廣「有氧競技」運動的教練陳姵伶。在陳姵伶鼓勵下,邱仕惠投入全國國中組有氧競技比賽練習,竟一舉拿下冠軍,還因此保送的進入南湖高中體育班就讀。

「原來他是有點排斥的,」陳姵伶談到剛把邱仕惠由街舞帶進有氧競技時,打趣地爆料,「一開始他對比賽穿著的緊身衣很不習慣。」才高一就有「超齡」外表、還練就一身健美肌肉的邱仕惠忙著在一旁否認說,「哪有啊!」

陳姵伶形容平日話不多的邱仕惠平日接受訓練的態度「很認命」,也就是無論要求他練習多久、做什麼樣的動作演練,他都盡力練習做到完美。

陳姵伶說,有氧競技要求的四種難度訓練,邱仕惠唯一較吃虧的是天生柔軟度不夠好,但是他很勤於練習,而且,由於國內「有氧競技」運動剛起步,選手本來就不多,男生更少,因此,在男單項目裡,他可算是同齡中最優秀的。

進入高一之後,再經密集訓練,邱仕惠今年又奪得全國高中組男單,及雙人配對賽雙料冠軍,進一步在這個月代表台灣參加日本舉辦的世界盃(Suzuki World Cup)。這也是邱仕惠第一次參加國際級的比賽,陳姵伶相信,累積更多比賽經驗之後,邱仕惠很有潛力通過徵選,滿18歲那年代表台灣參加2009年世運有氧競技的成人組競賽。

<更上層樓>

一度想放棄 重跳街舞找靈感

雖然由國三進入有氧競技領域至今2年來成果可嘉,但不能說是一路順遂,陳姵伶說,除了服裝須慢慢習慣與接受之外,有氧競技的訓練比街舞嚴刻而乏味,對於長久習慣在街舞動作裡自由發揮的邱仕惠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南湖體育班比一般學生開學早,別人還在放假,邱仕惠就每天跑5,000公尺,進行重量訓練,體能訓練,柔軟訓練……等術科的練習,而且,不能跟過去街舞的同伴一起玩,每天只能跟同樣一、兩個有氧競技的同伴一起練習,心裡的落寞,使他一度想打退堂鼓。

經過老師與父母間密切聯絡溝通下,決議邱仕惠保留部分跳街舞的時間,結果不到半個月,邱仕惠不僅不斷突破體力上的困難點,學會更多新動作,而且也打消了轉學的念頭。

在體育專長裡找到自己的未來,「運動可以協助孩子走出網路的虛擬世界,建立人與人直接接觸的人際關係。」邱仕惠的父親說:「走在東湖街上,隨時都會有熟識的人,跟仕惠打招呼;除了同學,街舞的夥伴,還會有大樓主委,婦女會長,里長、里幹事等等,都是在辦活動時,請仕惠的團體跳街舞認識的,這培養他很好的交朋友能力,學習親切有禮的互動,愉快的走入人群。」

<名詞解釋區>

有氧競技體操是啥?

有氧競技體操(Sports Aerobics)是結合有氧舞蹈及競技體操所發展出富技術性的高層次競技運動,需有配合音樂連續做出複雜且高難度動作的能力,可視為動態舞蹈、肌力、柔軟度、協調性和音樂性的綜合呈現。

通常有氧競技體操的比賽都只有一分四十五秒,但期間需以各種高難度動作,展現選手在伏地挺身、支撐力、跳躍性及柔軟度的能力,因此,雖然只有一分四十五秒,已足以讓選手氣喘噓噓,大耗體力。

有氧競技的比賽項目分類包括男單(男子個人)、女單、男女配對、三人配對、及六人團體組。年齡分級則有12到14歲的青少年組、15到17歲的青年組,及18歲以上的成人組。

目前全國約有300多位選手,分屬不同團隊,男女選手比例懸殊,約為一比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