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不打不罵 頑童變玩童

2007/05/01 06:00

〈親子會客室〉圖/達姆


教育玩家 變身孩子王

〈老師的創意〉文/陳玲雪

「零體罰」時代來臨,該如何教育下一代呢?我以一位小學教師兼家長的身分,提供我的做法和想法。

孩子是「天生玩家」,只要和「玩」扯上邊就興致高昂。有一次,兩個兒子在客廳玩鬧、爭執不休,我順手拿出一張壁報紙,DIY設計迷宮遊戲,再取來一顆骰子。於是火藥味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歡樂互動。如果,我們樂意陪孩子當「玩童」,孩子自然不當「頑童」。因此,把學習變好玩,是有效又雙贏的教育模式。

玩遊戲要遵守規則,活動當中適時機會教育,會讓孩子更聰明懂事。同時,好玩的親子(親師)活動,可以拉近彼此距離,讓雙方更「麻吉」。

以下提供幾種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1.快手拍拍:只要有可拍目標,適用範圍不勝枚舉。例如:字卡、圖案、顏色、撲克牌……。

2.接龍:故事、語詞、成語、圖畫……。

3.分組競賽:只要一分組,就算上台寫字、甚或打掃,孩子都覺得好玩。

4.說故事或分享時事:生動投入的演說,再暗中把人生大道理融入,效果勝過喋喋不休說教。

有了遊戲當籌碼和橋樑,我和孩子變得「你儂我儂」而不是「你聾我聾」的難以溝通。也因為親子(親師)感情增進,因此只需板起臉孔嚴肅又堅持的指正,根本不必「拳打腳踢,惡言相向」。


益智玩具 象棋好好玩

〈媽媽的巧思〉文/劉容枝

在街上、菜市場、郵局或車站,常會看到推銷兒童書籍、兒童玩具甚或教學教具的業務員,熱誠的為帶著孩子的父母們講解、推銷他們的產品是如何的好、如何的有效、如何的受歡迎,不禁引起家長的購買意願,但每當詢問到價錢後,一套教具竟然要價上萬元,對於收入有限的我而言,往往是只能婉拒業務員的強力推薦。

「孩子的益智玩具怎麼都這麼貴?」「一定要使用有專利、有口碑的產品嗎?」「我的生活中有適合三歲女兒的益智玩具嗎?」這些的疑問常常迴盪在我的腦海裡。就在一次整理家中玩具時,發現了一副塵封已久的象棋,一時興起,便找老公一較彼此的棋弈,當我與老公在棋盤上進行一場廝殺的同時,我那好奇的女兒不時插手想當「軍師」,一副「別把我排除在外」的模樣,可見她對這副象棋有著高度的興趣。

當時,我靈機一動,心想:象棋雖然是中國傳統的兩人對弈棋類遊戲,但對於不認識字、不懂規則的學齡前幼兒而言,是否有不同的玩法呢!於是腦力激盪的時刻到來,我為女兒設計了一系列的「象棋好好玩」的活動:

1.分類遊戲:請女兒將黑色與紅色的象棋加以分堆。

(有了分類的概念)

2.猜一猜:將所有的象棋棋子反蓋,由女兒猜一猜是紅色還是黑色,若她猜對了,她就可將棋子收走,成為她的戰利品,若猜錯了,棋子就歸我所有。

(知道只有兩項選項、非紅即黑的概念,從中培養遵守遊戲規則的禮貌,並且學習欣然接受失敗的結果,讓贏的一方拿走戰利品,以減少無理取鬧、不認輸的情形。)

3.數一數、排一排、疊一疊、比一比:數數看她總共得到多少的棋子,再將她得到的棋子排成一排,並將棋子一個對一個來比較誰的棋子可以排得比較長、疊得比較高。

(有了排隊的概念以及長短、高矮、多少的比較概念。)

4.認字遊戲:這個是「兵」,阿兵哥的「兵」,找找看還有哪一個字是「兵」,總共有五個,找齊了嗎?

(對於字體產生好奇,並提升對字的敏感度與鑑別度。)

5.字彙動動腦:阿兵哥的「兵」、大將軍的「將」、大象的「象」、放鞭炮的「炮」……等,在認字的過程中再加上這些字的介紹。

(可以讓家長腦力激盪一下,將「字」與生活上的相關事物連結,也讓孩子將「字」與「物品」或「狀況」連結,了解到「字」是有意義的。)

6.整理遊戲:玩完遊戲,最重要的就是收拾的工作。可以讓孩子依照你說的方式將象棋排好,例如:底層紅色、上層黑色,一排紅色、一排黑色,或一個紅色、一個黑色相間均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