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孩子是同性戀 又怎樣?

2007/06/04 06:00

文/楊陽

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同性戀,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但是,或許也正因為相關的訊息太多,而一般人能真正接觸到的同志又太少。

身為一個出櫃的同志,我偶爾會到不同的社團參加座談,一來,是滿足大家的好奇心,讓大家看看「同志的真實面貌」,二來,則是回答各種和同志有關的問題。

在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中,讓我感到最困難的,就是面對殷殷期盼的父母,以萬般無奈或憂慮的口吻問我:「要怎麼確定,我的孩子是不是同性戀呢?」

這個問題讓我不願正面回應的原因是,父母提出這個問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

就像是男性喜歡眼睛吃冰淇淋,卻堅決反對女友穿著清涼一樣,綜合許多調查顯示,雖然多數人表示不排斥同性戀,但那僅限於,他們可以尊重別人是同志,卻無法接受自己的親友是同性戀者。

如果父母在確定子女是同志之後,會不斷的在心裡自責:「自己是造了什麼孽,才會生出同性戀子女?」或者是會堅持陪伴子女看心理醫生,直到他們獲得「矯正」為止,那麼,我多半會建議他們,還是不要過於在意子女的性傾向,因為,如果心裡已經產生排斥,那麼,所謂的「確定」,也不過是增加彼此的壓力和爭執,反而會讓親子的關係更加緊繃、惡化。

而即使是面對不帶「成見」的父母,我也多半會建議他們,在面對同性戀這個議題前,應該先試著多接觸有關性傾向的資訊,不然,「同性戀」永遠都只是一個陌生的專有名詞。

因為了解 才能知道更多

了解有關性傾向的資訊,並不是為了「偵測」子女是不是同性戀者,而是希望能避開,因為性傾向所產生的困擾。

像在台灣社會,尤其是保守的中南部,許多同性戀者還是會娶妻生子,一來,是可以傳宗接代,再則,也可以減少各種壓力,然而受傷最深的,當然就是不知情的妻子了。

當然,子女是同性戀,或是和同性戀結婚的機率沒那麼大,但是至少可以透過尊重多元性別的觀念,讓父權思想、兩性平等甚至性騷擾、家暴個案,都能得到比較妥善的處理。

從以購物天后變成綜藝一姐的利菁、和韓國歌星舉辦盛大婚禮的變性人河莉秀,到充斥日本街頭的第三性公關酒店,乃至泰國著名的人妖秀,不管我們是否認同,不可否認的是,性別和性傾向的真實面貌,遠比我們習見的更為多樣化。

第三性是什麼?它和變性人或人妖是否不同?而電影【斷背山】裡,痛苦於自己「戒不掉」同性情慾的男主角,究竟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呢?至於梁山伯就更玄了,因為他所喜歡的祝英台,不正是和他三載同窗的「同性」嗎?

父母如果能在日常生活裡,多和子女討論類似的話題,或許就能漸漸發現,子女對性別多元的真實想法了。

是誤會 也是迷思

大家對同性戀者有許多誤會,也可說迷思:

1.不要以是否娘娘腔或男人婆做為判斷的依據。

同性戀是一種內隱的性傾向,所以不能以行為或裝扮做判斷,像剛出櫃的美國前NBA職業球員約翰阿米奇,如果不是他在最近坦白承認自己是一個同性戀者,又有誰會相信,一個在球場上刁鑽勇猛的傑出球員,竟然會是一個喜歡男人的同志呢?

2.同性戀和不乖沒有必然的關聯。

就學的子女談戀愛,往往會讓父母擔心,但是,如果你家的「寶寶很乖,從來不和異性交往」,或許也有一點怪怪的,畢竟性心理也是一種自然反應。

3.同志也可能有很多異性朋友。

有些男同志會有很多「姊妹淘」,部分女同志則喜歡和異性間那種「哥兒們」的豪邁,因此,性傾向的關鍵在於,他(她)們心儀的偶像或是身邊的「知己」,到底是同性或異性?

是或不是 又怎樣

參加過各種不同性質的社團座談,也面對過開明程度各異的父母,然而,面對「我的孩子,會是同性戀嗎?」這樣的問題,我最想提醒父母的就是,同性戀不是一種單純的判定,唯有真心的關懷和了解,才有助於面對真相。

此外,同性戀更是一種啟蒙過程,當事人有可能在生命的任一時刻,迸發出對同性的情感火花,因此,今天的異性戀,不代表就是一生的異性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