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兒子的覺醒

2020/01/20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多年前看過《獅子王》的動畫,對那首〈生生不息〉留有印象,這次的舊片重拍,感覺就像是《伊索寓言》加上《哈姆雷特》。

獅子在叢林稱王,當然是人的想像,但想獵物如斑馬、牛羚、長頸鹿向獵殺者俯首稱臣,還要透過獅子的嘴巴談「生態平衡」,就覺得超現實。

在這個故事中,小獅子辛巴沒有哈姆雷特的痛苦自白和掙扎,一開始選擇弱者的語言──逃避和放棄,這種態度顯然是負面的,故事說,當兒子覺醒喚起內在的王性,他才能當上王。

不過,我有另外的想法,難道小獅子只能接受日後稱王的宿命?就不能夠依循他的天性,在森林過逍遙無爭的日子嗎?

我想起了釋迦牟尼的獨子羅睺羅,佛經故事裡,我們多半只見到佛陀的安排,較少看到做為兒子羅睺羅自己的想法。羅睺羅和辛巴一樣,只能接受父親給他的。

羅睺羅出生的第一幕,就是驚心動魄的高潮戲,佛陀聽到兒子出世,大喊:「羅睺羅(束縛、羈絆)來了」,這是羅睺羅名字的原因。

過沒幾年,釋迦牟尼回宮,不顧耶輸尼羅的反對要帶走兒子,他的父親淨飯王為此憂傷,要求佛陀立下除非父母同意,子女不得出家的戒律。

羅睺羅是佛教史上第一名小沙彌,從心理傳記學來看,我覺得羅睺羅是名不快樂的小沙彌,你要那麼小、心性好動的孩子過戒律生活,本身就有點殘忍。所以,我們讀那幾本《羅睺羅經》,讀到的都是佛陀給羅睺羅的教訓,像用洗腳水的比喻糾正說謊的習慣,所有的管教,都是要羅睺羅服從戒律和精進。

經文記載中,佛陀終究顯露做為父親的慈和,當時規定小沙彌不能和比丘同住一室,但羅睺羅夜間獨處害怕,被父親發現,才准許他和比丘同室。

前有佛陀這樣偉大的父親,羅睺羅終生必然活在父親的光芒中,父親的成就是他唯一依循的道路,或者說,羅睺羅必定也只能成就這條路。在《獅子王》裡,我們知道辛巴一定會走重回榮耀岩,為父親復仇的路。最後,羅睺羅成就阿羅漢,辛巴成為獅子王。

《獅子王》有個著名的譬喻是說,過往的父親在星星間俯瞰著我們、指引我們,在最關鍵的時候,父祖們會直接與我們對話。我倒覺得這就是在說內在的覺性,如果是道路已經確立,只有一條,也唯有這麼一條,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兒子的覺醒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