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回頭曬書】 不斷回顧的一年

2007/06/14 06:00

◎吳明益

我的書分散在三個「書房」,一個在老家,一個在花蓮的研究室,一個在磺溪畔的住處。這三個書房有點功能性的分法,一個是屯積那些逐漸占據一個又一個書架的書,一個是放置課程所需、和生態觀察的工具書,一個是跟隨我多年,至今仍希望隨手可以取得的書。高中時代就閱讀的梅爾維爾、三島由紀夫、契訶夫、褚威格,後來的馬奎斯、迪諾.布札第、魯西迪……並排著我對文學不同時期的興趣。

架上散文比例較少,而且說起來像李奧波(Aldo LeoPold)的《沙郡年紀》是很晚才出現在那裡的。但如果要我不矯情地說這幾年我最常回頭翻閱的書,那麼包藏了一個自足宇宙的《波赫士全集》與相較之下在「厚度」上不成比例的《沙》,應該相去不遠。1949年出版的《沙》至今不過半個世紀,和其它小說與非小說的經典相較之下顯然太年輕,但當我思緒停頓之時,往往幾行的閱讀就能讓我重獲熱情。

《沙》的成書過程十分漫長,一開始是1941年亞飛諾普(Alfred A. Knopf)出版社編輯哈洛德.史特勞斯(Harold Strauss)的邀稿。在歷經數年的寫作調整後,數家出版社卻始終拒絕出版這本書,他們希望李奧波能修正被蒐羅到這本文集裡的作品和觀點(當時書名一度稱為《像山一樣思考及其它》Thinking Like A Mountain—And Other Essays,坦白說我覺得更好)。有的建議觀點應予統一,有的建議應將偶爾出現的學者口吻或道德性教誨加以調整。李奧波數次調整,至少在1948年前往搶救鄰居一場火災,而在途中心臟病猝逝前,他不斷嘗試將長久以來的觀察、疑惑與思考,用一種可親、乾淨,又具有想像力的語言表達出來。而就在死亡突然降臨的前幾天,他才剛得知《沙郡年紀》終於被編輯接受,準備出版。

多年以來,現代生態學對李奧波在《沙》中所提的「完整、穩定和美」的概念已有了不同深度的調整。生命的死與生,動態的變化與生物非生物的循環共構,已說明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著「靜止穩定」的生態系。如此說來閱讀這本書的情境和意義是否就此消逝?這部被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自然領域的「世紀之書」,特別吸引我的是第一部分以獨特、譬喻精準的語言所寫出的「年記」(almanac,事實上當然不只是一年的觀察,他已在小木屋住了超過十年)。這將長久經驗梳理出的「一年」,在反複的閱讀中不斷延展,逐漸變得熟悉並成為我視野的一部分。

《The Sand County Almanac》在台灣的譯本有二,一是1987年由費張心漪所譯,一為1997年由吳美真所譯。兩個譯本的語言節奏略有差異,第一個譯本較少人知道,稍不口語化,但事實上國內有好幾位自然寫作者早年寫作時的語式都與這個譯本有極高的相似度。而吳美真的譯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遺漏了李奧波極重要的序言,編輯並在封面摺頁上硬是把李奧波的死亡提前了五年(誤為1943年)。那或許李奧波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年,因為彼時他正陷入「憂傷、忿怒、困惑與混淆」。而沒有這些,或許李奧波將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凝視自然,或許無法將生態良知(The ecological conscience)化為一種文學節奏的文字,在未來無數的一年裡啟發我們。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