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東北邊】 賴香吟/沒有鬍子的馬克思

2020/03/23 05:30

◎賴香吟

文.圖片提供◎賴香吟

沒有鬍子的馬克思

馬克思的招牌形象是絡腮鬍,有本書《剃掉鬍子的馬克思》(Karl Marx beim Barbier)卻講馬克思晚年在阿爾及爾刮鬍子,剪頭髮,給恩格斯寫信,戲說自己「收起了先知的鬍子與學究的假髮」。

男人的鬍鬚,在19世紀象徵什麼?這是另題。馬克思在阿爾及爾留下這張最後鬍鬚肖像,為何神情看來很不相同?亦是一題,上述那本書想解的或許就是這一題。

話說回來,到底,剃掉鬍子的馬克思是什麼模樣?即使這本專題書都沒找到眼見為憑的照片,只運用現代技術做了模擬想像圖。如此,我才回頭想起,原來,某次柏林散步不經意見到一張沒有鬍子的馬克思照片,竟是不常有的。

馬克思在柏林時間並不長,大約是他十九至二十三歲的青年時期。若按父親期待,他應該研讀法律,但他逐漸傾心於哲學。一年未滿,可能生活無序、過分用功,也可能思維陷入困境,他生病了,醫師建議他到當時尚屬郊區的史特拉勞半島(Stralau Peninsula)休養。

那是一個如長舌般深入施普雷河的半島,維持著小漁村的樣態。馬克思在這兒度過1837年夏天。如果他遵循醫囑,可以在柳樹下看人打漁,帆船來去,也可以散步到半島尾端看中世紀留下來的小教堂,裡頭留有哥德晚期的花窗玻璃,堂外墓園安息著往日魂靈。然而,實際上,馬克思領略多少漁村風情,不得而知,常見資料說他熱心柏林博士俱樂部,通讀黑格爾著作云云。那個夏天,馬克思住過的旅館,早已不存,東德時期在附近立了碑石紀念與解說。

我便是在那兒遇見沒有鬍子的馬克思:短髮、濃眉、大眼,尚未修整、帶毛渣的青春野性。

夏日結束,他回到大學,之後,父親去世,他明顯由法學轉向哲學。漁村之夏除了療養身體,看來亦做了思想轉換。馬克思開始蓄鬚,影響後世的馬克思於那之後逐漸成形,百餘年來,做題與解題的人,太多太多了。

直接跳到阿爾及爾吧。來到此地的馬克思已經老了,孤身一人,終生伴侶燕妮已經去世,女兒讓他操心,《資本論》老難完成。這情景,有那麼幾分類似青年時期在柏林,他人生獨自過活大約也就這兩段時光,一是尚未蓄鬚,一是終於剃去了鬚,面目還原,卻是世人看不清的馬克思。●

■【東北邊】隔週週一見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