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對痛苦恐懼 勝過痛苦

2020/03/30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有位作家朋友,無法抵抗養小貓小狗的誘惑,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結論:「只要小貓小狗她都想養。」但飼養寵物本身是個責任,「我不知道能不能像當年對待我的孩子那樣,來對待我養的貓。」

她把每天的食物,放在碟子裡,說是訓練小貓,「這樣它們就不會餓到。」

有一次,小貓走失了,一天一夜沒有回來,她焦急等待,報了警,終於在幾條街外找到渾身是傷的小貓,奄奄一息的小貓看見生人靠近,用剩餘的力氣想抵抗。作家朋友好疼惜,「我好想把我的命分一點給小貓。」

另一位作家,定期去猴硐車站照顧被丟棄的小貓,給牠們食物,網路上有人稱她「貓媽媽」。她說:「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可惜不能照顧到所有的棄貓。」小時候,她爸爸撿回來一隻棄貓,交給她照顧,她生平第一次負起照顧一條生命的責任,但小貓生命跡象微弱,只在她家住了3天,就在小女孩懷抱中溘然長逝。她足足哭了一個月,我想,這是她生命中的重大傷痕。

但是,為了一隻動物,你可以做到多少呢?隨著心道法師率領的朝聖團,來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的捨身崖,流傳一個佛陀前世「捨身飼虎」的美麗故事。

話說佛陀的前世是大東國的三太子,有一天,王子們在郊外看見母虎和3隻幼虎,但幼虎餓到命在旦夕,三太子心生憐憫,決定用自己的身體來餵虎,但幼虎不吃他的肉,三太子以竹刺咽喉,流出血來,幼虎還是不吃。三太子便縱身從山崖跳下去,要老虎來吃他的肉。根據《金光明經》記載,當時大地出現6種震動,天地神明齊表讚嘆,功德加在三太子的殘骨上。

《金光明經》裡,已經成佛的佛陀回溯前世往事,說他就因前世有此功德,在此世便能成佛。站在捨身崖邊,我心中歡喜感歎,這種功德不是我們想像的,這是視眾生如己身的大愛,同時也覺悟此身虛幻假空的本質,慈悲心勝過身體所要承受的疼痛。「關於痛苦,那是我們的想像,對痛苦的恐懼,往往勝過了痛苦本身。」

我們來到捨身崖,觀看尼泊爾純藍的天空,凝視多年前這位尼泊爾王子立下的典範。心裡想著,為了他人,為了一頭老虎或是一隻小貓,我們能夠、願意做到多少?

從遠古神話到近代宗教,有著類似的犧牲,告訴世人一個道理:此身的受苦是來世的福報,若我們這樣思索因果,現在所遭遇的,也許就不是那麼無法忍受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