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田舍生活〉老屋翻修 防疫新生活

2021/06/26 05:30

圖/王孟婷

文/王孟婷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演變為出門散散步都有點心理壓力,與台灣家人通視訊電話時,家人說:「幸好妳已經安全移居鄉下,住在大樓公寓,無論出門或不出門都充滿心理壓力,沒有空間讓人透一口氣。」事實上,我因為日本的疫情發展迅速,堅持了將近一年半「有要事才出門」的原則,至今都沒有鬆懈。

「在家找樂子」成了各國政府提倡的新生活,在當前的世界情勢下,我剛巧規畫了親手整修房子計畫,自此讓身心都活動起來,困在家中不再焦慮,日常生活確立了目標,雜念慢慢消失,隨著空間逐步地煥然一新,防疫的新生活也活絡了起來。

〈Let’s Go〉整修計畫 邁向半隱居生活

總是嚮往在大自然中生活,讀過美國作家梭羅的湖濱散記《瓦爾登湖》,腦袋中便產生了各種遠離塵囂的想像,都會區生長的我這類相關生活技能實在匱乏,於是第一個目標先訂在「半隱居生活」,日常要項只要做得到的都親手來製作,將不必要的消費降到最低,多年前以此為大方向,緩步讓單純嚮往成為日常慣性。

親手整修房子算是邁向半隱居生活的基礎,以此為一小步展開實踐,日本鄉間購入的老房子,結構上以「母屋」、「子屋」、「倉庫」的方式組成一個家,樣式類似台灣的三合院,我與先生總共兩人,一同親手修建了從前曾是農具倉房的空間,此處翻新後,會暫時生活於此,在工作之餘,慢慢翻修「母屋」與「子屋」的內外空間,大約得花上5年的時間,逐步完成裝修計畫。

圖/王孟婷

〈Step By Step〉5個月進度 簡便生活

邊找資料邊動手的實驗階段,先從最小間的農具倉房開始,算是開頭的一個經驗,剛動手維修時會犯下新手的錯誤,已經在這完整領會到,日後希望減少維修母屋的失手機率。

寫稿的當下經歷了5個月的維修,進度達到可以過簡便的日常生活的程度,翻修用的材料,部分主要是家中已有的老零件組裝,不足的部分再購入補上,將原有舊物件拆卸後,重新分割、粉刷再組裝,例如大門的部分是以前的櫃子,透光牆面是從前的拉門;說到這裡,我其實很驚訝日本的老房子裡面充滿了拉門的空間,從玄關進到屋裡就得拉開3道門,門後還有窗簾,古代的室內設計大概講究空間的「曲折有情」吧?老實說我在自家開門都開到頭暈,感覺似乎走迷宮似的,心中暗想:「小偷上門恐怕會走不出去呢。」

〈看見價值〉老屋完全真材實料

也因老屋的拉門數量極端的多,在改裝的過程可以有玻璃、木條的現成材料。

另外,過去的家用櫥櫃皆是請木匠運用實木製作,年代久遠卻仍然紮實,分割再清潔後,全都可以再次利用。以現今價格而言,都是極端昂貴的木材,例如檜木做成的櫃子,保持完好,無遭白蟻侵害的痕跡,甚至感受不出歲月的痕跡,老屋子在在讓人嘖嘖稱奇,偷工減料一事在舊時代似乎很少發生。巨大的木柱與橫樑,全然運用實體的巨木組裝,這種100多年前特有「揮霍原木」的建設方式,以真材實料全然保存房舍結構,運用道德層面來形容,從房屋中我能體驗到謊言很少的美好境界。

結實的木材不受時光牽制,隨著當下的生活需要,自己動手達成木料的修補與再利用,我最近才理解到日本人喜愛純木造建築的原因,木頭結構讓人有身處大自然的安心感,這樣一切損傷都可以親手修好的家,在從前很必要,在今日仍然受用,其實用性也是木造的建築在日本沒有所謂退流行的原因。

整修前期。整修中期。整修後期。

〈作者小檔案〉

插畫家、繪本作家,現居日本近畿的滋賀縣鄉間,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圖文繪本、文學封面。個人著作《我最想做的事》、《淚光閃閃的巴黎》……等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