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溫和的余先生

2021/08/15 05:30

◎王丹

◎王丹

算起來,從第一次見余英時余先生到今天,也有二十三年了。這二十多年中,去余先生的那個林中居所也記不清多少次了。似乎成了一個儀式,至少每年要到余先生那裡一次。看看他,也讓他看看我;聽他講一些事,也講一些事給他聽。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來,從沒有想過余先生會不在這件事。然而,這件事還是發生了。好在,他走得安詳,對追隨他的人來說,多少是一個安慰。

有人問我對余先生有什麼印象,我心中跳出的第一個詞就是:溫和。是的,余先生是個令人感到溫和的人。他的溫和表現在很多方面。

例如他的待人接物。余先生是有大學問的人,但他的謙遜也是眾所周知的,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當代學界泰斗的氣派和架勢;當然,也許沒有氣派和架勢,才稱得上學界泰斗。跟余先生聊天,他總是那麼溫和地笑著看著你,溫和地發表一些評論和看法。他不是沒有好惡,但對他不喜歡的人,點到為止;對他喜歡的人,則是讚不絕口。我印象中,從沒有見到余先生拍案而起,即使說到他討厭的中共,他也是面帶笑容,笑容中有鄙夷。余太太把余府的客廳布置得非常溫馨,鬆軟的沙發讓人放鬆,又面對如此溫和的一位老人,每次我坐在那裡,都感到淡淡的溫暖。這種溫暖,是余先生為人的氣質;這種氣質,散發著濃郁的書香。

例如他的有求必應。了解余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會說「不」的人,他最令外界所知的,就是他一生不知道給多少人寫過序,而且都是很認真地寫。其實有些人他並不是很熟,但是人家找到他,他就會答應。說起來,幸虧還有余太太幫他擋一擋。正因為如此,我從來沒有請他給我寫過什麼。他太忙了,我還是給他省省時間吧。在我看,他的有求必應,當然不是因為他是老好人,我想,余先生是希望能夠鼓勵到更多的人,是希望以有求必應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在追求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這樣的心意,春風一般溫煦,我相信很多得到他的幫助的人一生都會記得。

民國以來,有兩種知識分子;一種是魯迅型的,看問題深刻是不用說的,但戾氣太重,多少有些刻薄;一種是胡適型的,同樣有深刻的見解,但有一種溫和的人格和氣質,不會動輒惡言相向。余先生繼承了胡適的風格,那也是我對民國時代知識分子最嚮往的風格,這種風格如今已經很罕見了。而今看華人世界的知識分子,學問並沒有精進到哪裡去,至少與余先生沒辦法比,但溫潤的氣質很少見到了,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脾氣,百轉千折的心思。

余先生的溫和,最終表現在了他的後事的處理上。他仙逝後,家人十分低調,在安葬了余先生之後才告知外界,顯然並不想驚動大家。他走後,一些故交晚輩當然想辦一些紀念活動,余太太表達了反對的意思。我猜,余太太的態度,也是余先生的意思,他一定早就交代過余太太,一旦他走了,不要大張旗鼓:人走了,就淡淡地走。外界對余先生家人的低調非常不解,但我並不意外,對於死亡和身後的榮光,余先生一定也是用溫和的心態來面對的。正因為如此,我和蘇曉康,康正果,胡平,陳奎德,張伯笠等一眾平時與余先生走得比較近的人商量的結果,就是尊重余先生的心願,不去普林斯頓拜祭,不大張旗鼓,不打擾他的長眠。用溫和的方式悼念他,應當是我們對他最大的尊敬。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