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說故事時間到囉〉從一顆榴槤 探索世界

2021/10/30 05:30

圖/陳佳蕙

文/黃文綺

台灣的水果多樣豐富和甜美,但就是無法種出別名麝香貓果,風味奇特像一顆刺球的榴槤,成熟裂開散發出極怪的二硫化物味道,果實愈熟濃度愈強,許多人認為只有臭豆腐可媲美,正因味道太重,連盛產國家都禁止攜帶上公共運輸或旅館。

某日在水果行裡,聽見一個3歲左右小男孩:「我想吃榴槤。」媽媽看著他:「你想吃榴槤啊!」小男孩:「我想吃榴槤。」媽媽:「可是家裡只有我敢吃,爸爸不敢吃耶。」小男孩:「爸爸不敢吃喔……我想吃。」媽媽:「榴槤很大一顆,如果沒有人幫忙吃,我們吃不完。」母子倆的對話。讓我想起《好想吃榴槤》,作者以簡單的故事情節,透過小老鼠突然想吃榴槤,展開了好奇的探問。所有比他大的動物,都描述榴槤的味道像某一種熟悉的水果,只是動物們比喻的水果竟然完全不同,有甜有酸,這讓小老鼠更好奇得想吃榴槤,牠沒發現那些動物都開始盯著牠,而且好像比牠更想吃榴槤……

年幼的孩子與世界連結時,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催化劑,因為那是孩子對未知事物有興趣,想要進一步了解,展開探索之旅。如果對事物的好奇,無法從身邊的大人那裡適時得到回應,他們就會盡己所能地向外探尋,繪本中榴槤的獨特性,正是孩子探索方向的一種隱喻,家長若能理解,便能適時接住那個「想吃」的背後意義,已經超越了好吃與否。

〈故事恆久遠〉好繪本 一再回味

電視上各種網路遊戲廣告愈來愈多,但我發覺,有一個根據已出版80年的繪本故事《好奇猴喬治》,所製作的卡通動畫,仍在持續播放中。

我記得那隻看起來十分調皮常常闖禍,可是作者卻說牠很乖的小猴子,和繪本色調中的溫暖黃色,偶爾仍會看看那卡通,發現昔日看繪本時,只覺得有趣好笑,有時還覺得喬治和我的弟弟們好像,怎麼成天就會把周遭的大人搞得雞飛狗跳?

到自己養了兩個兒子,開始說故事時,才明白這套書能夠歷久彌新,正是因為作者透過擬人化的喬治,替所有成長中的孩子,表達了他們對世界的滿滿好奇和不理解,喬治也替沒法親自探索的孩子,完成了大家心中的冒險,並且協助大人找回童年,更明白如何陪著孩子,跟隨喬治探索和尋找答案。

隨著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增長,與孩子共讀喬治猴的故事,一塊兒進入喬治的世界,討論牠是怎麼想?怎麼陷入困境?可以怎麼做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歷程正是當年作者想要傳遞的。

圖/陳佳蕙

〈親子一起來〉跟著孩子探索去

探索世界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從出生開始逐漸學會運用嘴巴、手腳……所有的身體感官來感知世界。再長大些,開始有豐富的感受,卻發覺大人也不一定能給答案,就像那些明明沒吃過,卻直接回答榴槤滋味的動物,這時候想像力就開始長出翅膀。大人若是無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那麼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也是一種好方法,這閱讀不只是書本的,還包括跨出家門,從社區延伸到大自然的探訪,讓孩子有更多機會,透過與不同的環境、事物、人連結,來敞開自己,學會觀察、聆聽和提出疑問。

做為大人的父母,要認知到自己並非萬能,無法回答孩子的所有疑問,但是或許能夠一起嘗試從來沒吃過的食物、小時候自己也沒玩過的遊戲、回想自己的成長經驗,彌補需求無法被滿足的失落,教養孩子歷程,提供沒有太多童年遊戲回憶的大人,滿足好奇心、探索世界的第二次機會啊!(作者為資深故事媽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