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家物語〉變形金剛VS. 樹枝石頭

2007/08/20 06:00

文/呂政達

《變形金剛》電影賣座,變形玩具也行情看漲。許多青少年夢想蒐集變形金剛,狂派和博派機器人已變成他們的日常語彙。

有位親戚家,則是大人和小孩一起玩變形金剛。買回來後,媽媽花了一整晚,仍無法把豹頭機器人轉變成跑車,兩個小孩卻平均只花5分鐘就變成功,還可以把跑車和戰鬥機當作上半身和下半身,湊成一個新的機器人。和孩子比起來,父母們小時風靡過的六面體魔術方塊,只能算是「暖身」。

提到創造力,總算有心理學家為我們「魔術方塊世代」美言幾句,研究結論提到,玩具的複雜化程度,並不一定代表有較高的創意力。設計出如此精巧複雜的變形機器人,其實只是個「終極產品」,因為過於複雜,反而抹去了玩者的想像力,孩子再怎麼玩,也只能遵循著設計者的步驟。想要刺激創意,除非他們能用既有的材料,變幻出新的機器人品種。

美國紐約有個探索孩子內在世界的非營利組織「試金石中心」,創辦人理查路易斯就相當反對「物質化遊戲」的玩具賣場。他認為要按照說明書和藍圖才能組合的玩具,都不富啟發性,建議父母在家裡放些樹枝、石頭和鈕釦,沒有多久,孩子就能「變化出一座童話城堡。」

樹枝、石頭和變形機器人,這兩種世界想像的對照,簡直就像新石器時代和太空時代,現在的孩子大概已逐漸遺失從簡單裡面創造神奇的能力,這是相當可惜的,因為,發展學者和心理學家一再證明,創造力的培養,還是要從回歸原始的心靈和工具開始。

「如果我兒子用樹枝和石頭疊成一個石屋模型,算不算有創意?」A太太發出這個疑問時,擔心玩石頭的兒子會不會跟不上同輩?然而,創意並不表現在知道多少,而在於能創造出多少。我開始相信,設計出變形機器人的那個仁兄,小時候也玩樹枝石頭。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