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親子新視野】幸福的儀式感
圖/達志影像
文/吳娟瑜
年輕的老婆要求離去,單親爸一手接下照顧兩個孩子的責任,幸好邀得媽媽同住,讓他能安心上下班。
女兒9歲、兒子5歲,正在活潑蹦跳的年齡,可是家中總是靜悄悄地。默默療傷的單親爸,不輕易跟孩子談自己的心中感受,深恐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針對媽媽,他更是保留再三,大家都避談離家而去的女主人。
有一回,單親爸特地在孩子刷完牙睡覺前關心地問:「有什麼話想跟爸爸說嗎?」兒子搖搖頭,女兒則是欲言又止。
單親爸問不出所以然,他帶著納悶來請教。我問他:「孩子有打打鬧鬧,搶著跟你對話嗎?」單親爸搖搖頭,一臉莫可奈何。顯然老婆離開後,孩子還在適應中。
接下來,我和單親爸討論重新創造家庭幸福感的可能性。沒有人說少一個爸或媽就是人生不幸的開端,單親爸父兼母職,值得拓展思維,把家庭開心快樂的幸福感重新建立起來。
「請問你們家有儀式感活動,好讓孩子有互動、有歡樂、有期待嗎?」「儀式感?」單親爸露出疑惑的表情,他想都沒想到這個區塊。他抱歉地說:「前妻會幫孩子辦生日慶祝會,這算是嗎?我通常配合演出,吃吃喝喝就過了。」
「再想想看,除了慶祝生日,還有哪些節慶活動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我鼓勵單親爸再進一步思考。
單親爸四十多歲,很打拚的上班族,以前早出晚歸的生活以為讓孩子溫飽即已足夠,如今前妻離去,他才驚覺孩子需要精神層面的鼓舞。「啊,有了!每次姊姊考完段考,我們會去吃大餐;還有生日有可愛的蛋糕慶祝;另外,母親節、父親節……」單親爸開竅了,終於弄懂親子關係不是只有作業、考試、上學、放學,還有更多生活細節裡隱藏著幸福的密碼。
他也清楚透過日常生活裡的儀式感互動,可以讓孩子大腦增加血清素、腦內啡、催產素和多巴胺等,這些自然分泌而出的大腦化學物質可以提升孩子樂在學習、身心平衡的動力。
〈家長筆記本〉拿捏自如的儀式感
1年後,單親爸帶著一雙兒女出席活動,女兒已經小學三年級、兒子也上小學一年級了。他們彬彬有禮之外是眉開眼笑。我忍不住恭喜單親爸:「你是怎麼做到的啊?」
「後來我發現不是節慶日才能進行儀式感,像現在每天起床時,一見面就彼此大聲地說:Good Morning;送他們到校下車前,他們會對我開開心心地說謝謝!見到阿嬤,也懂得說:『阿嬤,我愛妳!』」
單親爸終於巧妙運用也掌握儀式感的3項精髓:
1.讓家人感受到「我在乎你」。2.互動上是有趣的、鼓舞的。3.值得將來懷念的畫面。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形成的生活儀式感,雖是看不到、摸不著,但潛移默化中牽引著彼此有溫馨的關注、有相伴而行的樂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必然注入一股快樂成長的活力。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