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別人孩子不乖我管定了!

2007/09/06 06:00

圖/swawa.com

<管得有理1>

區分界線 管教不越權

文/覺恩(新竹市)

記得有一年去參加家庭學術研討會,有一位外國教授說:「一個小孩,不是只有一個家庭的責任,而是整個社區有責任一起把他養大。」所以我認為只要我們有機會接觸的孩子,若他有不對之處,應該告訴他、教導他。

最近才參加一個家庭營,發現許多孩子在退房前,棉被沒有摺好,我告訴他們,不能因為在旅館有阿姨、叔叔收拾;垃圾也不隨手丟進垃圾筒,我要大二的孩子帶著弟弟們去收拾好,才開車回家。我們需要幫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教導好生活教育。

管教上還要注意界線與主權的問題。如果父母在旁邊,我覺得不應該管。例如:在火車上有些孩子非常吵,我會直接向對方父母建議,而不是直接對孩子說。我的孩子去教會時,基本上我把管教權交給主日學老師,但有位老師有一天到我家吃飯,還在管教我孩子,我就告訴他,這是我家,我會負責管教他,在我家他是客人,他不是我孩子的老師、更不是他的父母。

很多公婆很喜歡介入媳婦管教孩子,當白天你在帶的時候,可以管;但當媳婦下班後,就不要當著媳婦的面前介入,因為媳婦是孩子的媽、孩子受管教的主權是媳婦,而非祖父母,還有不清楚的管教界限,反而會使孫子不敬重他的媽媽、使媳婦管教的權威受到削弱、增加婆媳間的敵意。同樣媳婦也應該尊重公婆管教的界限,否則你就白天自己帶孩子,不要請公婆照顧孩子。

<管得有理2>

一味姑息 社會動亂根源

文/Maya(台北市)

不管如何,不對的事情就應該要制止,一味的姑息造成的可能就是未來社會動亂的根源。但如何管教?那的確就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了。

在開口前,一定要看看對方父母的態度。如果對方父母剛好正在忙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孩子不當行為,或者一臉無力又手忙腳亂的試圖制止躁動的小孩,這時只要輕鬆的介入,微笑著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已經造成別人困擾,也造成他的爸爸媽媽的為難,通常孩子都會因為陌生人的告誡而開始收斂,同時也會得到對方父母感激的微笑。

但若遇見對方父母有看見孩子的不當行為,卻一臉無所謂或視若無睹時,開口就得萬分小心,並且要有碰一鼻子灰的心理準備,這時的管教就一定要使用技巧,否則一個弄不好,不只小孩丟下一句「要你管」,連對方家長也會開口說「不關你的事」。

管教別人家的孩子,的確是有些撈過界,但如果不想這麼雞婆,不想被對方父母白眼,至少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不讓別人有機會來管教。

<管得有理3>

大家都雞婆 激發公德心

文/翹胡子(台中市)

管別人小孩?別人會領情嗎?吃力不討好吧?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但卻被老婆的「愛管閒事」的精神所感召。

才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溜滑梯,有的小朋友人高馬大,上溜滑梯時不排隊,直接從旁邊擠過去,年紀個頭小的經常搖搖欲墜;有的甚至不爬樓梯,直接從滑道上攀上去,讓在上面苦候多時的小朋友只能乾瞪眼。

這時老婆一定會化身正義使者,指揮所有小朋友排好隊再依序上溜滑梯,不守秩序的,一定遭來一頓說教。通常在旁邊的父母都不會吭聲,我想有人幫忙維護秩序和安全,他們應該樂得輕鬆吧?

除此之外,托兒所裡的小朋友互搶玩具、物不歸位、沒有洗手等事,在公共場所大聲尖叫、橫衝直撞、亂丟垃圾……等,也都是她「管閒事」的範圍。通常其他家長都會因此更注意自己小孩的言行,其實是彼此都受惠。

沒想到我也開始做起這些事來,反正,大家的小孩更守規矩、更有公德心,社會更祥和有序,沒有什麼不好呀。

<管得有理4>

大家都挺身 教育有希望

文/Ray(台北市)

阿姨在郵局工作,經常看到許多年輕媽媽帶著小蘿蔔頭來郵局辦理各項手續,孩子在旁無聊得發荒,一下拿劃撥單摺紙飛機亂射,一下子又去抽號碼單,最可怕的是嬉鬧時發出的高分貝尖叫聲。

幾次阿姨溫柔的出聲相勸:「小朋友,太大聲會吵到其他叔叔阿姨喔!」這時孩子的媽隨口出聲喝止:「人家嫌你吵了,還不閉嘴?」吵鬧的孩子頓時收斂不少,但隔沒多久又故態復萌,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吵鬧充耳不聞,彷彿說過就算。

印象中自己幼時在公眾場合吵鬧,總是會馬上得到嚴厲的懲誡,父母也對其他人連聲賠不是,自然養成重視禮節和尊重的習慣,孩子對於其他人的不尊重,往往是因為父母沒有特別提醒禮節的重要。

下次看到吵鬧不堪的小孩,先別急著生氣,我們不妨用委婉的語氣與誠懇的態度對孩子的父母勸說,也許你認為一個人的勸說難以得到重視,那八個、十個,甚至每個人都願意挺身而出,那父母或許就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管得有理5>

視而不見 如何提升素養

文/小宛(台北市)

自從當了老師之後,本人好為人師的性格發揮到極致。話說有一次搭捷運,當列車停穩開門的剎那,排在第一位的我正想邁開腳步,卻被一個小身影捷足先登,我二話不說緊追上去,像個背後靈在小男生後面說:「小朋友,你不知道要排隊嗎?」小男生嚇得抓住入門的立桿,等到列車開始行進時,我的旁邊還剩一個位子,媽媽喚他坐下,他卻死盯著我,打死都不坐。

還有一次在百貨公司排隊,一個小女孩牽著媽媽的手竟然想在長龍中插隊,每個排隊的人儘管心裡很多OS,但僅僅瞥了一眼就把目光移開,我兩手交叉就死盯著小女孩看,媽媽終於感覺不對勁,拉著妹妹的手到後面乖乖排隊。

孩子的模仿力很強,他們從大人的觀念及行為學習,如果父母沒有自覺自己的行為不對,而社會大眾又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人民的素養是無法提升的。常有人笑說,為什麼台灣人到了國外都學會排隊,而外國人到了台灣卻學會闖紅燈?這是整個社會氛圍的問題,是需要社會群眾的力量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