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阿達週記】生死晝夜間

2022/07/04 05:3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心理學家榮格家中,進來一群從耶路撒冷歸來的死者,宣稱在那裡他們的追求未能如願以償,他們懇求傾聽他訓示。於是,榮格就寫了《向死者的七次佈道》。

走進世界宗教博物館「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特展,想起榮格,感受著一群死者也跟著你走進來,在一個陌生的空間裡瞪視著,關於每個宗教都描繪的死後世界,極樂世界或是天堂,存在還是虛無,他們也許已經揭曉,也許在找著一個連死後也無法得到的答案嗎?

一項展覽包含千百年來最艱難的問題,社會學家愛里亞斯在《臨終者的孤寂》裡說,隨著文明演進,生者的生活空間與死者墓地的距離由近而遠。人們避談死,卻無法避開死亡,愈隱蔽就愈顯得死者的孤寂。要不是一群死者從耶路撒冷歸來拜訪榮格,或是當你願意走進永和這家博物館推出的展覽,我們不曾好好思索身後事。

在華麗的數位和鮮明的展物間,「生死晝夜」一直在向參觀者拋出問題:你的最後一刻如何度過?怎樣寫遺書?你的墓誌銘?自己的葬禮?你要如何向世界告別?生死其實就像晝夜的轉換,但歐文亞隆說,活著的人仍無法正視太陽。

在榮格的佈道文中,一開始就說:「各位聽著:我從一開始就覺得世界是虛無的。虛無就是充滿。在一個無窮的宇宙內,充滿並非勝過虛無。虛無是空虛和充滿。」空無一物又萬物皆有,自我的完成從瓦解開始。如此接近佛法的空性,會不會是死者要回到生者的世界所找尋的答案?我走出展覽會場,深深吸一口氣,我知道思索本身並無意義,只在此刻,回到永和燦爛的陽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