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新視野】不是啞巴 但不說話

2022/09/05 05:30

圖/豆寶

文/吳娟瑜

蘿絲從小文靜乖巧,到幼稚園時,老師反應她總是靜悄悄地,跟同學互動時多數是點頭、搖頭。

蘿絲的媽媽心想可能跟她太快有第二個小孩有關,缺乏充分的親密交流;直到進小學念書,班導的反應更具體,還關心夫妻關係?童年創傷?家族性遺傳等事項。班導在教室觀察到蘿絲一問三不「答」,常誤以為她不懂,可是,考試答題又不差。班導很專業,她直接建議家長帶女兒到醫院做言語障礙的檢查。

蘿絲的媽媽急了,明明女兒在家對話正常,卻被班導視為不合群或反應遲鈍?二話不說,蘿絲的媽媽立刻帶女兒到醫院檢查,當醫師提到「選擇性緘默症」這個名詞,媽媽驚呆了!

〈家長看過來〉選擇性緘默症 原因不明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又稱為「選擇性不語症」,指孩子有正常說話能力,但在某些社交場合無法開口。真正的原因不明,曾經有害怕聽見自己聲音的情形、有初次進幼稚園因分離焦慮而不開口;也曾經有說錯話導致失和,後來話到嘴邊就是開不了口……這些孩子的「說話」和大腦掌管「恐懼」的區域有了連結,以致出不了聲音。

蘿絲的媽媽讓女兒到醫院參加系列治療,有沙盤遊戲、繪本閱讀等,自己在照顧兩個孩子的時間和方式做了均等分配,她還邀請丈夫出席相關講座。

蘿絲的爸爸明白女兒並非溝通障礙,不是自閉症,也不是長大自然會好,在黃金時刻盡量陪伴和互動才對,夫妻倆有時邀請同學到家中玩耍,有時和成長團體大夥兒帶孩子出去共遊。

一家人努力改善蘿絲的現況,學校班導也調整互動模式,不在教室催促蘿絲說話,造成更多焦慮,有時蘿絲眨個眼示意,或點頭贊成,班導也很有默契地笑著回應了。

〈及早治療〉口語表達課 擊敗不語

一次親子講座中,我碰到一位有智慧的阿嬤級女士,當年媳婦執意離婚而去時,她說:「那就祝妳幸福!」

阿嬤一肩扛起照顧孫子的責任,讓兒子無後顧之憂去賺錢養家。若有孫子不寫功課,她冷靜果決地說:「那是你和老師之間的事,你要自行負責。」

隔天孫子到校,被老師要求每節下課除了上洗手間之外,都需坐在教室補寫功課。孫子下課後到家,立刻跟阿嬤說:「累死人了,我以後不敢了。」

阿嬤另有一個孫子在學校不開口,老師關心地來詢問,結果阿嬤覺得奇怪,小朋友在家明明滔滔不絕,怎麼到學校就噤聲不語?

於是,阿嬤拍錄一段孫子在家侃侃而談的影片傳給班導,班導大吃一驚,原來這個學生很有表達能力!後來,阿嬤在班導建議下,尋求醫師專業鑑定,才聽到「選擇性緘默症」這個名詞。

阿嬤便固定帶這個孫子參加口語表達課程,她自己也練習上台分享,更棒的是孫子在一年後也能上台致詞了。

看到這位超級阿嬤這麼有概念、有行動力幫助孫子改善「選擇性緘默症」,除了讓全場聽眾掌聲致意,我也忍不住地舉起大拇指,對她比個「讚」!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