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全球觀測站】長新冠 歐洲家庭新憂

2022/11/09 05:30

被「長新冠」衝擊的家庭,生活仍受病情影響,很難恢復解禁後期待的日常。(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文/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新冠重症率下降後,歐洲各國紛紛解除禁令,但逐步鬆綁卻難以削減各家的憂心,尤其是被「長新冠」衝擊的家庭,生活仍受病情影響,很難恢復解禁後期待的日常。

一些患有長新冠的家長備感痛苦,因為恢復不了健康,讓他們難以勝任過去原有的角色,更別談回去上班了。一位母親描述自己才過40,確診前健步如飛、攀岩、露營,一場新冠卻讓她的身體被摧殘得像過80的老人。時間長達兩年之久,還在持續中。

這些患者身心俱疲,整理碗盤、倒個垃圾、做個午餐就氣喘吁吁,除了擔心失去照顧孩子的能力外,也擔心失去工作跟在社會中原有的地位,還要接受他人懷疑自己偷懶的異樣眼光。

這位家長的小兒子也有長新冠,稍微好點又復發,回到學校上課因為太容易疲倦,經常趴在桌上休息,8歲的男孩說連爬坡、上樓都吃力。

這位英國家長說她跟兒子之前都相當健康,運動量也比常人高。他們靠著毅力持續跟長新冠奮鬥,從庭院小散步、簡易體操到做瑜珈,花了非常長的時間才終於恢復點精力,但依然無法達到確診前的體力。

〈醫界無解〉長新冠 無藥可解

無奈的是,醫學界仍對長新冠毫無對策,僅發現患者在康復後,仍出現疲勞、胸痛、難眠、眩暈、偏頭痛、情緒浮躁、認知障礙、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喪失嗅味覺、手抖無力、視覺模糊、關節痛、肌肉痛等一至多項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

歐洲各家醫因為沒有醫學根據,無法開處方藥,僅能從促進睡眠品質、健康飲食來下手。不少患者還被安排物理、心理諮詢、正念療法等多種療法來測試成果。而目前的疫苗僅防新冠重症與死亡,對長新冠似乎無效。

大多數患者表示長新冠嚴重影響日常活動,對家庭生活也出現了極大的限制。根據醫學權威《柳葉刀》雜誌的研究發表,與Delta病毒株感染相比,受Omicron感染者發生長新冠的機率下降了約20~50%。世衛呼籲各國政府及衛生當局應共享數據,用以集中面對長新冠,達到與之共存的境地。

〈數字會說話〉長新冠患者 數字日增

《柳葉刀》雜誌研究發現,在確診康復3個月或更久後,仍有8分之1的患者維持一種感染症狀。這是第一份針對長新冠的全面性研究,囊括了2020年3月底至2021年8月初約8萬名荷蘭患者。症狀長達一年多很平常,半數可拖上兩年多。疲勞是最普通症狀,呼吸急促、喪失嗅覺與肌肉痠痛緊追在後。

今秋一份美國華盛頓醫藥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則顯示,歐洲在2020年及2021年,至少有高達1700萬確診者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占總確診數的10至20%。其中女性較男性高出一倍,3分之1患有長新冠的女性病徵長期持續,對家庭生活造成相當的衝擊。

英國今秋一個月內就增加了30萬名長新冠患者,這還不包括養老院等集體療養的人。英國統計局10月初的新數據顯示,該國已有230多萬人出現長新冠症狀,約占總英國人口的3.5%,之中約有180萬人至少在12週前、110萬人至少在一年前、超過51萬人至少在兩年前確診。不少人在這之中是多次感染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