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打開調味品】廚房糖罐 常用且必備

2022/12/08 05:30

圖/陳佳蕙

文/梁瓊白

除了食物本身就具有的甘甜,各種糖也是甜味的直接來源,因此在廚房,糖是常用而且是必備的調味料之一。

一般用於做菜的糖以砂糖居多,從色澤上分有白色和黃色兩種。白色有細砂糖、綿白糖(糖粉)、方糖;黃色有砂糖、冰糖、紅糖,差別在色澤和顆粒的粗細。

色澤淺淡的食材需要加糖調味的時候會選擇白糖,如銀耳湯、蓮子湯,即使用冰糖也有白色的,用白糖可以防止湯汁變濁;其他有顏色的各種烹調,用黃砂糖就可以搞定了。雖然冰糖的口感清甜,但由於顆粒比較粗,溶解慢,長時間的燒煮或甜湯類才會用。

黃砂糖俗稱赤砂、二砂,早年在傳統雜貨店都是散裝用秤的,買多少秤多少,現在都是一袋袋不同重量的包裝。

任何糖都最怕潮濕和招螞蟻,因此乾燥是基本常識,只要拆開就要放入可以密閉的容器或封緊開口。

〈廚房一點靈〉糖色 讓菜色更誘人

做紅燒類的中菜,通常會在調味料中加入糖的成分,讓菜肴的口感甘醇滑順。中國菜就地理環境區分,一向是南甜北鹹,這跟產物有關,因為南方產糖,除了甜食多,菜肴的口味也偏甜些,這些甜便是來自糖的添加。

上色,是糖的另一功能,它可以讓菜肴的色澤紅潤油亮,例如紅燒肉,靠任何醬油都沒用,反而會因為醬油加多了,肉不但鹹還暗沉發黑,只能靠糖色。

糖色也叫醬色,將糖加熱炒至融化後,顏色不斷加深,為了防止凝結必須加水煮開,色澤就跟醬油一樣,所以也稱醬色。但是醬色也有化學製成的,用量少、價格便宜,但效果不如炒的糖色好。

糖色的做法是:以油一糖二的比例放入鍋中,小火炒至糖融化,油與糖融合後產生泡泡,當泡泡由大變小時便會形成焦糖,此時要適量地加入熱水炒勻,油與水接觸會爆,因此一定要準備一個鍋蓋,在倒入水的同時蓋住,防止噴濺,加熱水比加冷水噴濺的力道小些,當聲音變小時再拿開鍋蓋,用中火煮開,慢慢煮到油、糖、水全部融合,取出放涼便是糖色,用砂糖或冰糖炒皆可。如果想省事,一次多炒可以裝罐慢慢用,但也不要炒太多,免得用得慢放太久會有油耗味。

〈貼心提醒〉剛好就好 忌過量攝取

除了砂糖、冰糖之外,紅糖也是常用到的糖,例如紅糖薑湯有祛寒暖胃的食療效益,對東方女性來說,是最熟悉的閨房養生飲。因為顏色比較深,是製糖過程中未經精煉最原味的初糖,濃郁的糖香味也是製作點心的絕佳用料,例如紅糖發糕以及甜年糕的香氣便來自於它。

至於糖粉多用於烘焙,方糖用於飲品如咖啡等的增甜,此外蜂蜜、楓糖漿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糖蜜,也是一般家庭會採買的糖類。

雖然甜食可以讓人心情愉悅,但也別忽略過多的甜食造成的身體傷害,從蛀牙、肥胖、高血糖到糖尿病,糖分過度攝取是大忌,做菜也是,適量的調味可以讓風味適口、齒頰生津,但若常吃或多吃,對某些重口味菜系的食客也未必適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