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生活停看聽】人情溫暖 城鄉有差

2023/01/11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Gillian

結婚後,我和先生搬到海線居住,姊姊則是住在繁華熱鬧的市區,相比之下,我們家自然不如姊姊家來得便利。

我家住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從公車站到家,需要走上一條長長的坂道,要穿越巷弄兩邊的房子才能抵達我家。猶記得剛搬來時,還未習慣這有著傾斜角度的坂道,步履其上,兩邊都有坐在自家門口聊天泡茶的長輩,那時,從右後方忽然走近一個老婆婆,望著我說:「哪會沒看過妳?妳是從外地搬來的吧?」我說:「是呀,難道您看過這裡的每個人嗎?」她笑瞇瞇地說:「阮大家攏嘛有熟識。妳係住在上面新蓋的房子吧?」我說:「是呀。」「阮這的人攏就單純,住這真正好。」接著她又感歎道:「哎,以前阮這的人甚至都不關門的。」我靜靜地聽她說這片土地的歷史和她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就這樣,她竟然一路陪我走回家。

還有一次,我帶著剛會走路的女兒出來散散步,看見一戶人家外面堆著好多小番薯,老爺爺說:「這是我們山上種的,賣相不好,都自己吃。」說著說著,他就把他手上正在整理的地瓜裝進袋子裡拿給了我,還進屋去拿了更多的地瓜葉給女兒。回家時,看女兒小小的背影搖搖晃晃地提著重重的地瓜爬坡的樣子,我內心充滿了感激。這些日子我們總是在鄰居家採他們種的九層塔入菜,鄰居總是說:「盡量摘,沒有關係。」好像我們也是他們的家人一樣。

沾染了這地方的習性,我現在也很習慣和鄰居搭話,習慣了問候、習慣了分享。

有一次,我們到市區的姊姊家作客,吃完飯,我陪著媽媽在姊姊家附近散步,媽媽看見路燈下有「開心農場」,裡頭長著看起來很可口的秋葵。我問:「這是你種的嗎?」正站在那兒欣賞的阿伯說:「是啊。」我讚歎:「種得真好,現在秋葵很少見了,只是已經長好大噢,不快吃就會老了。」他馬上改口說:「這是我朋友種的啦。」意思是他不能作主採摘那秋葵。似乎起了防備心,怕我們會跟他要。我和媽媽一路上沉默著。後來再想到那些秋葵,我心裡不免有些惋惜。

城市一直在擴張,台灣愈來愈少真正的鄉村了。人口密度提高,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往往拉得更遠。城市的界線如此分明,以至於即便居住在無論去往何處都需要經過長長坂道的「鄉下地方」,我仍為身為這裡的人感到驕傲和欣慰。為了這份溫情,忍受小小的不便利是值得的,這就是我所體會到的城鄉差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