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生活停看聽】認養 兩樣情

2023/01/13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薰依草

日前讀書會一位夥伴阿美分享為善經驗,她透過機構認養一位孩子,每兩年一次的相見歡,她總是用很歡喜的心情,準備孩子與家人的禮物。在歡聚的時光裡,她會竭盡所能與孩子互動,而且用心觀察孩子與家人的互動,了解孩子身心狀況及學業等,她不只是有形金錢的幫助,甚至希望給予更多無形的教導,期望受幫助的孩子能在學業上更精進,藉此遠離貧窮。

聽阿美這麼一說,我感到有些尷尬。同樣也做了多年認養人的我,換過幾個孩子了,卻從沒想過出席相見歡,每年收到一紙小朋友親筆的感謝信函就安慰不已。小朋友述說學業概況、在校情形、家庭狀態(多為辛苦的單親家庭)等,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他們因為這一份支持,改變艱苦的生活。我都默禱孩子和他們的家人一切順遂平安。

但話鋒一轉,阿美說,一件小插曲讓她停止了認養計畫。有一回,她又買了一大堆的禮物和孩子見面,當她把禮物交到孩子手中,問他要不要跟家裡的兄弟姊妹分享?孩子不假思索回答:「不要!」當下阿美傻眼,又得知這孩子的母親年紀輕輕就跟好幾個男人生了13個孩子。阿美覺得這個母親的問題太大了,認為即使再怎麼幫助這樣的家庭,都無法讓孩子翻轉境遇。阿美結束這個孩子的認養,卻未收到任何感謝的話語,她感到十分失落。而機構也疏忽對她聊表感謝之意,讓她悵然離開認養計畫。

同樣身為認養人,我和阿美對計畫的期待卻截然不同。阿美關心孩子和家庭並沒有錯,期望她的付出換來孩子和家庭的改善,著眼孩子能否因此更上一層樓;而我當然也希望被認養的孩子有朝一日走出家庭困窘的泥淖,成為扛起家庭生計的大樑,但我並不會因為孩子有沒有親口「謝謝」而感到期待落空。既有心要助人,何必被一句話羈絆。阿美很在乎付出後的回饋,而我一貫的助人態度就是心甘情願,不求任何回報。

不過,阿美的事卻也給我一記當頭棒喝,做任何事都要考慮得更周詳完善,而不是用一己之私想像,否則恐怕會落入跟機構一樣的疏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