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陳彥誌/撿角

2023/02/28 05:30

◎陳彥誌

◎陳彥誌

不到中午,我們便抵達了營地。難得今天路程短,縱走已近尾聲,圍坐帳內,某人提議輪流分享:為何想不開來爬山?

連日重裝越嶺末了,太陽已落下,雲朵仍吸飽餘光。我們屁股一貼地就不想再起來。占了石礫與樹枝最好清的一塊,搭帳、取水、煮食。背靠錫箔軟墊,閉上眼睛,隨即吹響帳篷外酷寒,與腹內飽脹膀胱拉鋸戰的號角。

凌晨兩點,水鹿徘徊外頭等待舐尿,鼻息彷彿貼著帳壁。我們在一片漆黑中坐起。非貪看山頂日出,是怕路走不完。外帳拉鍊卡住,用力一扯發現已經結冰。拇指摩擦到紅腫,打火機吝於吐露暖焰。開啟頭燈,摺好睡墊,將其牢牢綑上背包。背包很重,在肩膀與髖部留下紅色勒痕;背包很輕,生活的重擔被遺留在平地。每天計較的,剩該走多少與能休多長。

登山是不能洗澡,是徒勞,是暴露於自找的風險。好奇的人,通常也是不爬山的,問你是否為了尋找自己?在山上確實總在尋找:水源、布條、路跡,跟岩壁上供抓握踩踏的點。但心中疑惑則未必將豁然開朗,咬牙登上山頂發現是一道白牆。數月的準備與期盼,出發前鋒面掠過就化為泡影。

有人問,登山是否為了遠離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走再高再遠也擺脫不了。獨攀,山下在乎你的人心裡忐忑;與人同行,若體能差距過大,慢者追趕到力竭,快者久候至生氣然後胡思顫抖。有人自恃經驗多,總克制不了指點幾句;有人隨興,拍照停步全由他喜,讓全團人等;有人競爭意識旺搶占前頭,有人無話墊底;有人登頂意志堅暴雨淋頭也不撤退,有人腳跟起小水泡便嚷著下次重來。人形形款款,或勝山間植被的奇殊異樣。

討論中斷,風聲似乎提高了。金黃色日光不待邀請就穿入帳內,大家穿出帳口伸展四肢,如浸入熱水的茶葉。有人提議太陽落下前去尋找鹿角。春天正是換角季,一路走來不時聽見水鹿的叫聲,既近且遠。那人掛保證,說某次內急,拐進路旁草叢,褲頭未解就發現腳邊躺著一只新鮮的。大而多分枝,深咖啡色。

結果,我尋遍營地周圍的草叢與獸徑,都沒發現鹿角蹤跡。白色山嵐輕輕倒入谷地,我沒帶任何裝備,怕離營地太遠,只得悻然掉頭。

回到帳內,偷瞄四周,感覺不出誰有收穫。剛剛的話題,還沒完呢。你為什麼登山?是為了成就感嗎?一山友聽了,自嘲登山者視撿三角點如命,不愧是真正的「撿角」。貪圖小小頭銜,到處炫耀蒐集了幾座百岳,實則拋家棄子,一出團就五日七天,音訊全無。「在山下有大事業要顧,真正愛惜家庭的人才不會來登山呢!」語畢,哄堂苦笑。空手而歸的我們,連撿角也沾不上邊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