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閱讀種子 從共讀開始

2023/07/04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容恬

「蠟筆小新……」某日通勤路上,捷運行進隧道的聲響中,隱約出現卡通人物的名字,引起我轉頭查看,看到的卻只有一對正在讀繪本的母子。

「蠟筆小新說……」我瞄了一眼繪本的插圖,仔細聽才發現,原來是媽媽正在朗讀繪本給孩子聽,幾乎只有母子兩人聽得見的音量,在捷運行駛的雜音中更是微不可察。

「親子共讀」我的腦中第一時間蹦出這個名詞。這個近年在親職教育中被廣泛討論的議題,印象中應該是很私人的親子互動,可以親眼目睹實在難得。我的腦中隱約浮現親子共讀的效益,但比起細數可能帶給那位男孩的好處,我的著眼點在於:這位母親願意運用時間進行共讀的心思。

我想起同事Y最近和我討論她的煩惱,直言孩子都不願意看書,因此每當老師開出須繳交閱讀心得的作業,總會讓母子倆煩惱個好幾天。Y看我手上的書是一本接一本地換,忍不住問我的閱讀習慣從何而來?

面對Y的問題,我從記憶中回溯自己閱讀習慣的源頭,憶起的是我常在週末夜被雙親帶到書局的畫面。當年不流行親子共讀的概念,但爸爸媽媽各自在書架前翻閱書本的身影,讓我和弟弟自然而然地有樣學樣,在書海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並不時和家人分享。長大一點後,我已會自己在閒暇時間造訪書局或圖書館,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下,一待就是一個下午,這些行為無關作業壓力,全然出自一種對喜愛閱讀的培養和習慣的累積。

國內知名親子學習平台去年曾發布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家長若經常閱讀,孩子的閱讀時數也會明顯高於平均值。所以閱讀行為的建立需要學習,其中又以父母的身教影響更為直接。調查的結果和我的經驗相呼應,我將之一併分享給Y,她收下我的提議,可從她當時的表情可看出,她對其效果仍是半信半疑。

「再一次!」我即將到站時,男孩的聲音突然提高幾分,同時阻止媽媽要收書的動作,即便媽媽表示只有同一本書可讀,男孩的興致也絲毫不減。男孩看上去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願意主動靜下心反覆聽讀一本書,想必是長時間建立的成果。

我能理解Y的遲疑從何而來,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陪孩子共讀本身就不容易,閱讀習慣的養成也絕非立竿見影。或許我的建議在講求效率的現代,聽來太過虛無縹緲,但目睹捷運上共讀的母子讓我相信,正因為現代社會有太多物質占據人的注意力,不論是進行共讀、還是在閱讀上以身作則,都在孩子的心裡埋下閱讀的種子,讓孩子和文字建立一種特別的連結。這種刻意的培養,終究會在孩子的內心發芽,並在未來的人生裡持續成長茁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