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鬥陣寫作俱樂部.小品文篇】 房慧真/限制比自由更難
◎房慧真
◎房慧真
在當評審之前,我對小品文這個文類在競賽中的認知,大抵是競逐文學獎的入門款、踏門磚。血緣系譜與它相近的散文篇幅較長,有些參賽者兩者都投,有的先試投小品文練練手感。散文和小品文僅僅是字數上的差異嗎?前幾年評審林榮三文學獎,需要同時看散文和小品文兩個文類,才發覺它們的血緣沒那麼近,小品文在有限的篇幅要表現突出,更多的是轉折之間取法短篇小說,但又不能留下太多斧鑿痕跡,類小說的設計感太重,會讓評審心生顧慮,特別是結尾來個戲劇性的回馬槍,尤為大忌。評審多將小品文當成散文的旁支看待,但其先天限制注定少了散文能暖身進入正題、慢慢調配節奏的餘裕。以花式溜冰比喻,散文是長曲,小品文是短曲,選手往往在短曲失誤,因為沒有前面助滑的鋪墊,直接上來就是一個空中迴旋轉體兩圈半,鮮能平安落地。原來,小品文是徹底被低估的文類,絕不是拿來給散文練手壓腿的前菜,短文章比長文章更難寫,限制比自由更難。
幾次的評審經驗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幾篇受刑人的書寫,八百字稿紙蓋上監獄的檢查印章,方格裡一個字一個字填得齊整,沒有龍飛鳳舞字跡潦草不能辨認的投稿。從那久違的稿紙觸感、一筆一畫如潛心抄經地鄭重以對,這樣自鐵窗內傳送過來的文稿,拿在手中也要震動,但評審必須一杯水端平,受刑人的身分不能加分也不能扣分,評判標準只有文字本身。很意外的,這限制的文體與受刑人限制的處境格外合拍,小品文這個容器最適合裝載一段人生的過渡,一種介於陽光與黑暗之間的中陰狀態。曹瑋〈放風〉(2020)寫監獄看出去的一小塊藍天,難得放風活動,「所有屬於球類的運動,煞有其事地將球不間斷地往天空推送,像一種公開的儀式,把每個人心中最完整的嚮往,寄託圓滿的球體,用雙手使勁向天祈禱」,承受祈禱的藍天也有被禁錮的悲哀,「日子久了才發現它和我一樣,這片天空失去了自由。」從那被拘限的景框看出去,是遮蔽的視線,也是一段難得的電影鏡頭取景。胡正義〈修場一隅〉(2022)把視線移回更窄仄的室內,人擠人肉貼肉易生嫌隙,作者不訴苦,而是以幽默化解。虎落平陽,身上的刺青也要被誤認為小狗。夜裡上廁所時須輕手輕腳、凌波滑步,在磨合中修行,作者的結尾神來一筆:「躺正前我往下再瞧一瞧,一地的安詳與美好,而那些龍那些虎彷彿都在笑,還有那隻狗。」●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