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媽媽可以 女兒卻不行?

2023/10/10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施永明

黃昏時閒坐書桌旁,女兒靠近我,低頭專注做著自己的事。不一會兒,我好奇趨近問女兒在忙什麼,她回答:「不關你的事。」隔壁房間老遠聽到這句話的妻子,走過來厲聲警告女兒,不可以用這種口氣對爸爸說話,要求她重新好好回答。

妻子對這件事的重視,本該值得欣慰,但我的心卻五味雜陳。

記得女兒念小三之前,早上載她上學,一路上兩人總是有說有笑。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女兒已經小四,同樣的場景,現在女兒卻會用厭煩的口吻嫌棄我「好吵」。

女兒的語氣、措辭,跟她媽媽如出一轍。當我靜坐一旁聽著妻子教訓女兒時,心中滿是困惑,她怎能如此理直氣壯面不改色?難道當局者迷,察覺不出女兒此番言行正是模仿自己平日與丈夫互動時的神態?還是在妻子的認知裡,這番對長輩不得體的說話方式,在平輩之間並無不妥?

每一句訓示都緊緊牽動我的心緒,同時鏗鏘有力地回擊她自己。

莫非這是人的通病?父母教養子女,常不自覺要求子女改善那些自己做不好、改不了,卻一直縱容自己的行為,並且合理化地為自己開脫──就是知道這樣不好,才要求子女改善,希望子女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就這樣輕輕放過自己,卻重重地鞭策他人。

言教不如身教,孩子在生活中受到的耳濡目染,肯定要比耳提面命的影響力大得多,因此,為人父母在要求子女之前,是不是該以身作則?唯有如此,培養出來的才是誰也偷搶不走、貨真價實的好品格,而非僅是表面上的屈從。

覺知難,覺悟更難。人性是如此難以捉摸,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也無從探究。或許妻子對自己的行為也無法掌控,甚至渾然不覺。若是這樣,我是不是不該任由負面情緒蔓延,讓這件事繼續困擾自己?而是試著將眼光投注在妻子教育女兒的用心良苦,及平日操持家務辛勞的一面,並且對她表示肯定與感謝。至於夫妻之間互動不良的問題,就暫且擱置,不去想它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