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家庭plus.田舍生活】投資新手 中年也行
圖/王孟婷
文、圖/王孟婷
跟一般傳聞的大膽投資新手不一樣,我先花了很多年學習,才開始真正投入資金,也算是中年才開始投資的優勢……
工作與藝術或創作相關的人,有種社會標籤是生性浪漫、自由不羈、金錢觀念偏向薄弱……做為一個從小讀美術班到大學,就業也是美術工作,人生直直一條線,今日不論美學卻要談金錢,一段從零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之路。
〈起步雖晚〉從事不關己 意識到投資必要性
人類壽命隨著醫療進步而漸漸延長,在日本眼見高齡化社會的演進,人類平均年齡會到百歲的推論被大眾討論著,我才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此時已然中年了。
理財專家說:「投資要趁早,從小就要給予理財教育!」老實說,鄙人從求學到職場,還真的都沒思考過金錢的哲學,從來相信增強自身職業能力,多過於學習投資理財,當時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即使起步慢也要努力向學。
在新冠疫情之前,我做了很長期規畫的移居計畫,從日本九州要搬遷到近畿定居,此事涉及日本不動產的知識,做為一個謹慎的人,同時在當地是外國人的身分,我展開超級徹底的學習。
從日本泡沫經濟的歷史到大蕭條的九零年代,從基礎文字讀到各式股神回憶錄……能看懂得幾乎無所不讀,對於這個區塊從全然陌生,演化為愈看愈奇怪,此時,我愕然自覺在理財完全的無知,想到:金錢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自己竟然逃避思考金錢哲學到現在,鄙人的價值觀在理財書本上是被歸類在「勤勞的思想懶惰者」(只知道認真工作獲取勞動收入,卻不思考投資理財的金錢邏輯)。
圖/王孟婷
〈一步一腳印〉做好準備 謹慎投入
跟一般傳聞的大膽投資新手不一樣,我先花了很多年學習,才開始真正投入資金,也算是中年才開始投資的優勢。
從職場上已經得到苦痛人生經驗,例如:商業話術、朝令夕改、有頭無尾的合作,此外我的行業經常出現合作對象只說空話,完全沒有實際行動(與股市特質高度重疊)。於是,鄙人沒有魄力立刻進入股市,反而謹慎小心地做準備,並在其間益發保守起來。
今時今日達成的投資理財目標:
1.確實達到極度穩定的獲利,在超謹慎的學習過程中,思考邏輯廣度大增。
2.財經新聞能抓出重點,練習驗證公開的產業分析。
3.學會初級的理財邏輯,提升理性面,做事井井有條。
〈站穩腳步〉投資陷阱多 要有認錯勇氣
上述學習投資前的種種害怕,參與其中能證實其來有自,學習過程可以條列化,但每個階段都有很多陷阱,每次做錯得真心認錯,不誠實面對自己錯誤,立刻深陷思維陷阱,所以長期贏家極少。
理財討論區的詐欺遠多於高手,以中年開始投資而真實論述:
1.能用職場經驗分辨出虛假言論。
2.人生有充足的失敗經歷,提升謹慎避險的心態。
3.在投資社群專注於真實與理性內容。
投資理財網路社群,比起其他任何類型的同好會都更激進並熱鬧,要撈出重點困難度極高,中年能理解人人有其言論自由,且重點是在加強個人產經知識,所有煽動發言都敬而遠之,因為理財社群與職場類似,要做到「自利利他,而非辯論無結論的議題」。
〈多聽多看多比較〉理財討論區 反求諸己
身分隱匿的討論世界,主題是金錢,言論比我想像中尖銳,偶有酸民或引戰文,從中悟出職場惡魔的人格特質,例如長篇大論又長期發表挑釁言論,內容沒有邏輯跟證據,只想跟人吵架,忘記這裡是投資理財討論區。
更多只發空泛言論,例如被套了、快逃啊、主力拉高出貨割韭菜……從零開始的階段,甚至這類投資討論區的網路用語,都要搜尋確認,想來也是趣味。
我曾在職場有「理論變成爭論」的經歷,最後雙方創造利益是零,職場不該做沒效益的舉措,這類心理素質跟投資理財呼應,例如:對我而言是商業詐欺的做法,在對方來說是商業技巧這類模糊邊界。
中年才實踐投資理財,學習之路從零開始顯得困難重重,困難卻促使了思考廣度,做事紀律嚴謹,並反思日常思維要「重點放對地方」。
〈贏家有夠難〉門外漢最終找到自身優勢
最開始提到社會對藝術工作者的標籤,有趣的是,從事這類型職業的人必須非常自律,管制金流比多數人更嚴格,因為產業內容是非生活必需品,不自律無法養成專業技能,非必需品也就不穩定。
管制金流與仔細對帳都是必須的,鄙人用努力工作的生活經歷,在投資理財找到自身風格與優勢,「養成投資邏輯」過程與「奠定作品風格」高度重疊,所以永遠會有理財專家說:「投資理財有千百種做法,能獲利的就是好投資。」最後,真的運氣來了,自己是否能掌握最佳時機呢?「紀律、人性、企圖心都要交織完整,當一位投資的長期贏家有夠難!」
〈作者小檔案〉
插畫家、繪本作家,現居日本近畿的滋賀縣鄉間,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圖文繪本、文學封面。個人著作《我最想做的事》、《淚光閃閃的巴黎》……等書。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