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推薦展覽】一眼封神,夢的萬物論─台北當代藝術館「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2023/12/17 05:30

楊茂林作品〈原子小如來 貳〉。楊茂林作品〈原子小如來 貳〉。

文.攝影/林志鴻

一泓蔚藍之間綻現了波光,帶著你我在夢境中遠航,而星點閃爍的細語,在步履行進之間落成了一匹銀河。將近50年的創作心路,「尋找曼荼羅」系列讓楊茂林轉向對於人本內在的探索,而台北當代藝術館現正展出的「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不僅是他動身啟航的告別,也是依循直覺追尋自我的美學再造之旅。展期至2024年1月14日。

1953年出生於彰化的楊茂林,是在菜市場長大的孩子,那個年代的菜市場是他眼中的「江湖」。為了謝神酬神而搬演的布袋戲,是他與神明同歡的休閒,賣藥郎中的攤位成了他看遍人間萬象的道場。菜市場鼎沸的市聲,為他的幻想力開啟了走看人世的秘徑,光怪陸離的人情世故於是有了恣意聯想的可能。通往原生自然的林間道,為楊茂林留出了一方自得其樂的天地,他信手邀來鍬形蟲、獨角仙、蟋蟀、蚱蜢一起探路,而這些童年的玩伴,後來成為他作品裡面常常出現的角色。

楊茂林雕塑作品〈奧茲斧頭號EX〉。楊茂林雕塑作品〈奧茲斧頭號EX〉。

仙班入藝,神駕到

國小畢業後,楊茂林做過電鍍、焊接、鈑金、車床、送報等工作,3年後重回校園學習,在白春華老師的啟蒙與鼓勵下,奠定了日後藝術創作的基礎。崛起於1980年代、在台灣當代藝術史上插旗立業的幾個創作階段,楊茂林總是帶著天真的氣質,在解嚴前後,打造出許多奮戰對抗的聖鬥士、失敗英雄的殉道者、歷史浪潮中的放浪者角色,並且留下了許多有待解謎的島嶼符號圖像。批判現實、反映社會是藝術的社會功能,在壯年階段的創作裡,楊茂林的視野彷彿是一座錨定社會議題的風向儀,以具批判意味的趣味而存在著。他的作品勾連著時代的脈動,反映歷史的動盪及社會環境的轉變,挪借勞力密集、產能全速輸出的「台灣製造」做為作品主題,展開藝術與時代連動的解讀與思考。楊茂林總是說:「藝術是我的發言權,藝術是證明我存在的工具,藝術是我顛覆的手段。」不論以藝術應驗或顛覆時代,與時代對弈的心思,永遠出自內心常駐的真我。在他的藝術世界裡,孩子心目中的超級偶像與眾神平起平坐,成人生活中的困頓有眾仙分憂解惑。

楊茂林作品〈鐵如來 貳〉。楊茂林作品〈鐵如來 貳〉。

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卡漫世界裡象徵正義的英雄角色解救地球,維護宇宙和平。楊茂林默默希望這些英雄化身為看管人間、保佑土地的神佛,危機意識帶來「神啟」,於是有了「請眾仙」系列。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時,楊茂林以「婆娑之廟─台灣製造」參展,將卡漫主角以木雕手法加以神格化,是他對「MADE IN TAIWAN文化篇」系列的階段性總結,「我那時畫了許多卡漫人物,覺得我的任務完成了,想要謝謝它們帶給我靈感,所以用雕刻的創作手法,藉由展覽舉辦一場類似『送神』的儀式,請它們回到自己的國度去。原先是出於直覺的無心之舉,但當我將繪畫轉變為雕刻之後,產生新的靈感,發現這是一條可以繼續走下去的路。現在我已經不再強調卡漫和神佛結合了,因為這些作品就像是我為自己做的公仔、自己心愛的玩具。」

楊茂林作品〈極樂的阿強佛〉。楊茂林作品〈極樂的阿強佛〉。

自我探索,神還原

策展人龔卓軍分享了「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的策展思維:「比較明顯的線索是從『花落春未盡』系列的主題而來。邁入70歲,藝術家提起自己的體力衰退、重視養生,讓人感受到他的創作意識比較焦慮緊張,有種『生命向下,準備收場』的感覺,我直覺地拋出『神救援』這個反向的命題。因為論述『MADE IN TAIWAN文化篇』當中,楊茂林強調他的創作在這階段開始有神話人物形象的出現與編造,於是我就大膽地提出,何不用『神救援』這個線索來思考?『神救援』像是漫畫、次文化、網路世代的用語,我們用大家普遍存在著基本聯想的命題,來挖掘進而連結藝術家生命經驗的3個系列。」

楊茂林作品〈花落春未盡.黑熊百合熱蘭遮L2301〉。楊茂林作品〈花落春未盡.黑熊百合熱蘭遮L2301〉。

龔卓軍在思考3個子題之間的對應關係時,一開始是依據傳統藝術史的圖像學分析,從佛教的造像、童話與大眾文化的英雄形象,召喚出「神救援」的想像,這樣的敘事結構當中包含了救贖的概念,再來是關於神話敘事與文化的符號學脈絡的詮釋。那麼是否可能開發出另一重觀看楊茂林作品的思路?回頭檢視他創作歷程中由輝煌轉向自在的階段,龔卓軍用探索個體化歷程的心理分析視角,引導向楊茂林內在世界的敘事,看他如何在階段性總結的終局裡,定這個局。

「曼荼羅」是神佛居住之所、真理所在之處,在榮格(Carl Gustav Jung)心理學中代表著自我追尋的過程。在展場的布局結構上,對應著楊茂林內在英雄之旅6個不同形象個體的精神狀態,由「瀲灩之魂」系列身著鎧甲重裝的鬥魚銅塑開場,1樓展場的深海意象勾勒出「黯黑的放浪者」形象,屬於深沉、未明的沉潛狀態;轉上2樓,從海洋生物雕塑過渡到往山林裡去的「花落春未盡」系列,大家又找回了對於楊茂林慣用創作元素的熟悉感。

楊茂林作品「瀲灩之魂」系列之〈魂闘士─浪花冠太郎〉。楊茂林作品「瀲灩之魂」系列之〈魂闘士─浪花冠太郎〉。

返潛入海,神悠遊

「黯黑的放浪者」系列有趣之處,在於深海魚形象的存在意義本身是稀薄、曖昧的,朝向冥晦的、意義混沌的狀態。策展人的解謎工作首先要處理的問題,就是鮟鱇魚這些深海魚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龔卓軍認為:「牠們是一個自我點亮的、孤獨的存在。黯黑的放浪者、深海魚的精神層次,再把牠挖得深一點,就是接近神話學,甚至是宗教救贖的層次來展開討論。」

「黯黑的放浪者」系列的起因是楊茂林喜歡釣魚和養魚,那是他童年記憶中的快樂時光。龔卓軍指出,在這系列雕塑作品的表現方面,楊茂林可能想要跳脫作品當中的符號性,讓魚變得很大,童話人物變得很小,被深海魚的身體包覆,龔卓軍說:「這很像榮格心理學談到的某種意象,透過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對於日本傳統民間宗教信仰與傳說的形象分析,我會覺得楊茂林的藝術生命進入到夜海航行的階段,他必須承擔過往所有作品的成敗跟轉換,在中年之後去尋找終極目標,思考終極意義與價值。如果上帝都已經死了,沒有人也沒有任何的神能夠來救援我們,那我們究竟要如何得到救贖?」

楊茂林作品〈黯黑的放浪者.奧茲斧頭號EX L1807〉。楊茂林作品〈黯黑的放浪者.奧茲斧頭號EX L1807〉。

原鄉情懷,神安在

楊茂林的創作隨著年紀在變化,以前要去衝撞。到了現在這個年齡,是另外一種安放自我的狀態。繁花化春泥,將筆觸與刻痕化為創作領地的泥與土,「花落春未盡」系列裡有著淡淡的哀愁、淡淡的浪漫、淡淡的優雅,就是他當下人生階段的寫照。這個系列有一半是屬於野生動植物與歷史情境的交疊,另外一半是曼荼羅之上的文化形象、神佛造像的構造。策展人的思維扣著楊茂林前期作品當中神話傳奇式的形象,連結「瀲灩之魂」、「黯黑的放浪者」,再回返到「花落春未盡」,「觀看『花落春未盡』系列時,應該重新回到楊茂林對這整個世界的神話或救贖的想法,進行觀點的重新梳理,這個觀點比較偏向心理分析與神話學、宗教學的共構。」

楊茂林作品〈零的誕生〉。楊茂林作品〈零的誕生〉。

為了突顯偌大展間裡的神像尺度,策展人試圖勾勒出宛如電影《阿凡達》中「生命樹」的場景,由白鹿動畫工作室將楊茂林的經典元素轉化為動態性的畫面,讓這個像神廟、像洞窟、像修煉場所的景象,藉由動畫將藝術家過往作品當中的形象元素整合為敘事框架,並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合作,透過3D動畫視覺特效和聲景布置,打造沉浸體驗的大型深海情境與幽遊森林投影劇場裝置,在感知理解的層次延伸出原始而純真的精神場域,同時統合木雕造像的基調,透過光柱紗幕投影,營造出無法一眼望穿的深度。

展場以光柱紗幕投影營造出無法一眼望穿的深度感。展場以光柱紗幕投影營造出無法一眼望穿的深度感。

我們總是嚮往著遠方卻又妥協於現實,「神救援」的出發點在於,當藝術家面對自己生命階段性總結的時候,他繼續給出奮力一擊的那個狀態,相較於盛年時候的勤奮,這個奮力一擊是更巨大的量能、更巨大的勞動。如果欠缺非常巨大的動力與動機的支撐,我們很難想像藝術家能在這樣的年紀,還可以用這麼大的勞動量去呈現這麼多新作的展覽。楊茂林說,「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是他給自己的70歲禮物。只要能一直創作,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飽滿與生活的必要。

楊茂林不鏽鋼雕塑作品〈騎大鳳蝶的飛俠小菩薩〉。楊茂林不鏽鋼雕塑作品〈騎大鳳蝶的飛俠小菩薩〉。

楊茂林小檔案

楊茂林的創作媒材橫跨平面繪畫、電腦繪圖、裝置與雕塑等多種形式,以開放、詼諧而又深刻的手法,呈現台灣歷史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如何演變出殖民交融後獨具特色的新型態文化現象,對人們視而未見的台灣文化特質展開另類的反思。

1953年 生於彰化

1979年 畢業於台北文化大學美術系

1985年 台北畫派創始成員及第1任會長

1987年 第1次個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

1999年 獲得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

2009年 以「婆娑之廟──台灣製造」參展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楊茂林留影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開幕式。楊茂林留影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開幕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