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週末.藝週推薦展覽】千載南逢 故宮國寶佇台南
故宮人氣國寶〈翠玉白菜〉進駐南美館展出。
文.攝影/記者凌美雪
故宮「人氣國寶」首度大規模南巡,有趣的是,攤開展品清單一看,〈翠玉白菜〉、〈玉人與熊〉、〈玉鴨〉、〈鬥彩雞缸杯〉、〈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玉龍紋盤〉、〈白玉錦荔枝(苦瓜別名)〉,加上〈黃楊木雕搔背羅漢〉腿上的哈巴狗,以及〈琺瑯彩瓷時時報喜把壺〉上的12隻喜鵲,竟有半數以上都是動植物。
高6公分的清〈玉人與熊〉,在故宮人氣不亞於白菜與肉形石,是玉匠順應玉料自然色澤的「俏色雕」,像人與熊共舞。明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高42.9、口徑9.7、足徑15.8公分,是此次15件文物體積最大的。
飛禽走獸帶花,「人氣國寶」傾巢而出,形成可愛動物大遷徙的意象,可以想像它們離開千年宮牆,一路或跑或飛,成群歡喜出遊的畫面,最後來到當代的美術館裡,以嶄新的方式落腳暫居,共築成現代桃花源。
所謂「人氣國寶」,是相對於文化部公告的「國寶」級古物的說法,「人氣國寶」本身未必是真正獲指定的「國寶」級古物,卻是博物館最受歡迎的「明星展件」,比如〈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在文化資產的認定裡,是屬於「重要古物」。但就像「白菜」與「肉」,還有〈玉人與熊〉、〈玉鴨〉等,因為造型或象徵意義特別受民眾歡迎,因此成為「人氣國寶」。
宋至元〈玉鴨〉,8.5×2.8×4.5公分,這隻可愛小鴨,因為掌握了鴨子翹尾豐臀的體態特徵,相當生動活潑。遼至金〈玉龍紋盤〉是經文化部指定的真正「國寶」。雙面雕紋,龍紋造型雄健且紋飾細節完整,間隙則填以卷草紋錦地,密而不亂,使尺寸大而顏色略沉的玉盤呈現氣派卻又細緻的質感。10至13世紀的玉器,目前不論是出土或傳世者,具有如此成熟、高超技藝與華美大方風格者,絕無僅有,非常重要而珍貴。
千載難逢 古美術與現代美術館的跨時空對話
為提供民眾近距離觀賞故宮「人氣國寶」,行政院核定的「新故宮計畫」中,有一項「故宮國寶出遊去」專案,自2018年起,接受中央或地方政府及行政法人向故宮提出合作計畫,由故宮精選的17件人氣國寶中,一次最多可申請5件展出,展期最長以3個月為限。至今共去過2018年的台中「花博會」、國美館「花之禮讚」、2019年故宮南院「赤壁及三國群英形象」特展,以及後來2次「遊彰化」。
2023年是故宮「國寶出遊去」專案最後1年,在台南市美術館殷切期盼,並提出最高規格展場設備、維安及策展品質的前提下,故宮破例一次出借15件,可說不僅精銳盡出,即便是在故宮南、北兩院,也很罕見如此陣仗的組合。
雖然「國寶出遊去」最初是為了文化近用,但以這次故宮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在南美館推出「千載南逢」特展來看,有更大意義是在「古美術」與「當代觀點」的對話。
加上南美館本身建築特色,挑高寬敞的展覽空間,讓取材自〈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的「古畫動漫」大型數位科技裝置,獲得了最完整的展牆,4台投影機畫面無縫接軌,長達17公尺,非常壯觀,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完善的展陳與最舒適的觀看體驗,讓故宮數位部門布展的人員都不禁讚歎:「故宮自己都沒有這樣的空間。」
清中期〈白玉錦荔枝〉,其實就是白玉苦瓜,玉雕連蒂苦瓜3顆,栩栩如生;全高5公分,最長13.5公分。清前中期〈黃楊木雕搔背羅漢〉,4.6×4.4公分,羅漢悠然自適地裸露上半身,單手拿著搔癢扒搔背,臉上浮現出十分舒服的笑容。細看可發現爬到羅漢腿上的哈巴狗,正向主人搖尾巴。
千年對話 國寶與科技應用展示高規格維安
對南美館來說,「千載南逢」是繼2022年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之後,再度與另一個世界級博物館合作。為此,台南市政府也與故宮及南美館多次商討如何強化安全防護,從原本規畫的2名警力提升至6名全程監護,並由警察局提供高規格防護,出動人力24小時戒備,確保國寶安全無虞。展陳設計上也別具巧思,藉著展牆與展台拉出人流動線,避免擁擠,保護文物。
南美館特別設計的展座規畫出空間動線,同時也於展牆備有各個文物詳細說明,讓觀眾很容易看懂。
在空間規畫上,則依「國寶文物」與「科技應用」兩大類型,使用了1樓A、B、C、D共4個展覽室。15件人氣國寶以「歷史的寶藏」為名,陳列在展覽室B和C;展覽室A以「城市的記憶」為題,展示3種微觀與全覽〈清明上河圖〉的數位裝置;最後的展覽室D,透過AI學習梵谷、塞尚、莫內的繪畫風格,想像若由3位西方印象派大師重繪故宮〈富春山居圖〉,會成為什麼樣的風景畫作?
因為故宮有〈翠玉白菜〉與〈肉形石〉不得同時「出宮」的限制,使得此次〈肉形石〉被迫缺席出遊台南,因此,策展團隊也在展間設置8K高解析度影片裝置,除播放〈清 肉形石〉的8K影片,還有故宮鎮院3大書畫國寶,包括宋范寬〈谿山行旅圖〉、宋郭熙〈早春圖〉、宋李唐〈萬壑松風圖〉等作品影片。展期至2024年3月10日。
清前期陳子雲〈雕核桃殼花籃〉於展覽現場可利用放大鏡觀賞細節。
3種形式 進入〈清明上河圖〉的生活現場
宋代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歷代臨仿者甚多,故宮院藏就有8個不同的版本。在南美館1樓A展室的「城市的記憶」,以3種不同方式展示〈清明上河圖〉。進入展間隨即映入眼簾的,是整面牆的數位版〈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此作本幅是35.6×1152.8公分,是乾隆元年(1736)清宮畫院的5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共同完成。畫家用色鮮麗明亮,精巧寫實。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建築參考西方透視原理作畫,房舍街巷精準掌握遠近大小比例,還有西式建築矗立其中,可說是研究明清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
「城市的記憶」以3種不同方式展示〈清明上河圖〉。
數位版最大特色是結合古畫動漫,讓畫中的人物動起來,尤其最具指標性的場景虹橋,可見到橋下各式船隻悠悠駛過,橋面上人潮如織,各式商店整齊排列於橋面兩側,人群穿梭在販賣各式用品的棚架與地攤之間。商家攬客的招呼聲、官員巡視的馬蹄聲,以及橋面下指引船過橋洞的吆喝聲,皆營造出熱鬧吵雜的喧囂氣氛,讓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展間另一面牆上有個觸控式展座,提供故宮院藏各個不同版本的臨仿〈清明上河圖〉,不僅可相互對照比較,還可以放大看細節;再另一面牆上則對應〈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複製畫,有另一個大型螢幕,蒐羅了畫中的百工百業,比如鞋店、裱畫店、甚至相命攤等,參觀者亦可自行互動點選想觀看的部分。據統計,畫中約有4000個人物,尺寸約在3公分到0.5公分之間,非常迷你,但放大看卻都活靈活現,可見宮廷畫家的嚴謹與細心。
〈清明上河圖〉畫中的百工百業都被放大說明,圖中為鞋店。〈清明上河圖〉人物尺寸約在3公分到0.5公分,非常迷你,但放大看卻都活靈活現。
當莫內、梵谷、塞尚一起畫〈富春山居圖〉
最後的D展室,展陳的是相當特別的名畫沉浸劇場《富春印象》。2023年蔚為潮流的人工智慧(AI)科技,其實早在多年前就被研究運用在藝術創作呈現上。《富春印象》是故宮於2年前完成的計畫,以AI機器學習功能法(Adaptive Instance Normalization,簡稱AdaIN)學習莫內、梵谷、塞尚的畫法後,「繪製」具歐洲巨匠畫風的「富春山居圖」,透過數位科技讓民眾更容易理解東西方繪畫藝術的差異,同一個風景,透過不同藝術家的眼睛與技法,竟有截然不同的呈現。
宋末元初的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於明末因遭火焚燒成兩段,前一小段51.8公分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面636.9公分種種精采段落則珍藏於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運用古代大師的風格,加上元代文人畫以書法性的線條描繪畫家「心中丘壑」的新發展,其中可能也融入他對富春江的印象,是黃公望的代表作。
如果莫內、梵谷、塞尚也到過富春江,可能會留下什麼樣的畫作呢?
《富春印象》以AI機器學習功能法(Adaptive Instance Normalization,簡稱AdaIN)學習莫內、梵谷、塞尚的畫法後,「繪製」具歐洲巨匠畫風的「富春山居圖」。透過數位科技讓民眾更容易理解東西方繪畫藝術的差異,同一個風景,透過不同藝術家的眼睛與技法,竟有截然不同的呈現。
與台灣歷史密切相關的〈右旋白螺〉
此次文物選件中,有一件與台灣歷史密切關聯的,就是清帝乾隆52年(1787)賜給福康安的西藏法器〈右旋白螺〉。此件的外盒盒蓋內有漢、蒙、滿、藏四體書。內容敘明「大利益吉祥右旋白螺乾隆五十二年八月賜福康安帶赴臺灣剿平逆賊林爽文莊大田等往來渡海平安五十三年七月凱旋後繳回供奉永資護佑普被吉祥」。意指給福康安保佑平安,渡海到台灣平定林爽文事件,隔年7月凱旋後繳回供奉。
螺在藏傳佛教中是傳布佛音的號角,同時也是盛裝甘露水以普渡眾生的容器,因此常做為佛陀的象徵。西藏進貢的白螺屬於印度聖貝,盛產於印度及錫蘭海域,殼厚而潔白,不論印度教或佛教均視為聖物。自然生長的螺紋,自螺頂觀察呈左向右旋轉(順時針);相反地,右旋白螺稀少且珍貴,因此被視為祥瑞,又有「定風珠」的稱號。據說渡海時若能將其供奉在船上,便能風平浪靜、順遂平安。
清帝乾隆52年(1787)賜給福康安的西藏法器〈右旋白螺〉。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