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別再叫小胖〉孩子胖不胖 爸媽能決定

2007/10/29 06:00

圖/達姆

文/趙思姿

圖/達姆

如果家中真有過胖兒,那麼身為爸媽的你,絕對要負大部分的責任,小孩過胖,除了基因遺傳因素,父母的養育方式足以決定一切。

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餵食方式與兒童肥胖有很大的關係,這話怎麼說呢?因為孩子脂肪細胞的生長從胎兒時就開始,如果父母從小沒有好好養育,長期不當的餵食將導致孩子肥胖的問題。

<關鍵1>喝足母奶 肥胖率較低

據說以母乳餵哺小孩的肥胖傾向,比人工乳哺餵的小孩來得低,餵母乳的小孩,在各種營養素一應俱全的供給下,使孩子在身心發展上,較佔優勢。

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能減低消化與呼吸系統的感染,減少生病的機會;同時增加親子肌膚的接觸,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一旦孩子的身心發展正常,就能降低日後肥胖的問題。

至於餵食配方奶或牛奶的孩子,容易因配方沖調的濃度不一,以及奶品的某種成分,影響孩子的發育,例如牛奶中的酪蛋白因不易被消化,容易引起嬰兒腸胃不適,同時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如起疹子,甚至造成便祕或肥胖等問題。

一項針對5-6歲肥胖小孩的研究發現,母乳喝得愈少,愈容易胖:其中有4.5%的胖小孩沒有喝母奶,只有2.8%的小孩有喝母奶,而喝2個月母奶的胖小孩佔3.8%,喝5-6個月母奶的佔2.3%,喝6-12個月的佔1.7%,而喝12個月以上母奶的只佔0.8%,由此可知,多喝母奶有助於預防小孩肥胖的發生率。

<關鍵2>副食品轉換不當 種下肥胖因子

在小孩6個月至1歲之間,正是學習攝取奶類以外的其他食物,這個稱為副食品添加的時期,如果太早或太晚餵食,都會影響孩子往後的生長,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肥胖。

太早餵食副食品,小孩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損傷腸胃道的機能;太晚添加副食品,寶寶仍然持續大量地攝取牛奶,可能會錯過咀嚼訓練的黃金時間,造成以後偏食的壞習慣。

不過,近年來發現許多父母都傾向過早餵食副食品,尤其這些半固體的食品都含有過多糖或鹽的成分,無形之中,改變了孩子的口味與食量,讓孩子提早種下肥胖的因子。

<關鍵3>親子共食時光 掌握孩子食欲

每個家庭都害怕小孩沒食欲或沒吃飽,孩子的食量小、偏食或食量時多時少,都是最令父母頭痛的飲食問題。

尤其孩子在2-3歲時,會出現所謂的反抗期,任何不喜歡的事物都會改變孩子的態度,此時孩子吃東西很隨性,有時吃很多,有時什麼都不愛吃,如果做父母的過分強迫,容易造成孩子對食物的偏差。

經常與小孩一起共餐不僅能了解孩子平時的食欲與食量,更能平穩孩子的情緒,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自己單獨進餐的情形,五年內由25.7%提升至31.3%。一旦父母無法了解孩子進食狀況,將會加速肥胖的提早來到。

<關鍵4>即便外食 也得均衡搭配

父母忙碌的生活,有時很難注意到孩子營養健康的問題,為了方便,外食或外購的現成食物很難均衡攝食,更何況孩子很難從精製加工的食物取得營養的平衡。

其實,外買現成的食物不見得不好,只要有食物搭配的營養概念,也能輕易的組合均衡的飲食,例如早餐準備現成的奶品,來沖泡早餐穀物或麥片,外買的三明治可搭配自己準備的水果;中晚餐時,利用外買的肉品如雞腿、排骨,搭配家中的米飯,如果可以的話,組合三種蔬菜的菜肴或湯品,來增加飲食的健康性與多變性。

除此之外,對孩童而言,飲食不單是為了提供所需的營養來源,飲食更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因為藉著家庭中成員飲食行為的互動,能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品格,因為孩子一生的重要學習都在家庭中奠定基礎,父母需要盡一份心意!

<營養師小叮嚀>

許多父母缺乏對肥胖症的認識,就會縱容肥胖對兒童造成的影響,現代的父母有個嚴重的迷思,就是相信考試升學制度是兒童未來成功的唯一出路,因此,把所有孩子的時間用來安排預備考試,忽略孩子健康的問題,特別是肥胖問題。

專家指出,肥胖即使不會直接影響孩童的學習能力,但會影響集中的注意力,同時,肥胖兒童也容易疲倦、打瞌睡,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