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我的星星兒】親情波麗露

2024/05/29 05:30

圖/陳佳蕙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在網路上見到的,瑞典某家商場先來了個鼓手一個人打鼓,始終打著相同的節奏,然後吹直笛的加進來,吹出波麗露的旋律,小號、小提琴、大提琴一個個加入,繼續合奏,然後指揮也來了,完成這首波麗露,而敲鼓的人始終維持著相同的節奏。

鼓的節奏,是波麗露聚合眾人的基礎。在我家,則是一場功敗垂成的試驗。從小,我們嘗試讓兒子學習打鼓,覺得平時他真有些韻律感。總是滿懷希望帶他去打鼓班,沒幾次,失望地帶他回家。

那幾年,去新店的凱德森學打鼓,凱德森是自閉症基金會的音樂治療團體,教出許多自閉症孩子參加合唱、演奏,經常舉辦表演。

原本,音樂治療應用在自閉症者身上,是要透過共同的音感體驗,提升社交的技巧,培養自信。然而,兒子沒有跨到那一步,我們搭計程車趕到新店,推開玻璃門,兒子被帶進一個隔音的房間,沒多久,一名老外現身,房間內隱隱傳出鼓聲。透過門上的小窗看進去,老外自己打著他的鼓,兒子拿著兩根鼓棒,他也有一個小鼓,卻呆呆地坐著,關在房間裡的鼓聲音響,必然很有臨場感。「當然啦,」我想,「就是要我跟上節奏,應該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上幾次課,有時老師會說:「你兒子有進步喔。」據說有幾次在鼓聲的震撼教育中,兒子拿起鼓棒,在鼓面上敲了兩下。

後來,就沒再去了。那段打鼓課的記憶,仍留在客廳,是媽媽從國外扛回來的非洲鼓,以為兒子會喜歡,日子久了蒙上灰塵。

但我仍能從兒子身上聽見鼓聲。梭羅不就說「如果一個人的步調和他的同伴不一樣,那是因為他聽到不同的鼓聲。且讓他按照他所聽到的音樂節奏前進吧!」就像有次我和兒子在大安公園聽見樂隊演奏波麗露,那,是親情的心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