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運動場看台人生】讓孩子選擇未來

2024/06/27 05:30

讓孩子實現他們自己的夢想,而非家長的夢想。(圖/達志影像)

文/黃俊隆

前陣子受邀上朋友的podcast,談如果孩子希望將來走運動這條路,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不只限於運動,假使孩子希望將來靠音樂、繪畫、烹飪等才藝吃飯,家長所應思考的方向完全相同。

在心理學裡,一個人在採取某行為時,必定有其意圖目的,也就是動機。自我決定理論在動機理論裡相當重要而且實用,它宣稱每個人都會為了滿足勝任感、自主性以及關係感這三種基本需求而產生動機,同時這三種需求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決定程度,當它們完全被滿足時,人便會傾向於自我決定,藉此產生的內在動機也較為強大。

運用在我們的題目裡,確認孩子對他喜歡的才藝有足夠的勝任感、自主性與關係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唯有這三個條件得到足夠的滿足時,孩子在從事他們選擇的才藝時,才能得到足夠的內在動機支撐,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樂在其中,並且持之以恆。

我在朋友的節目中分享了幾個重要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實現他們自己的夢想,而非家長的夢想」。你我身邊多少都遇過類似例子,例如父母遺憾兒時因為家境等因素,使得自己沒有機會走上音樂、運動這條路,於是不自主地將自己過往的遺憾投射在子女身上,寄望他們可以往這條路發展;或者,期待孩子可以喜歡自己所熱愛的運動,幻想他們可以在成長過程中,與自己在家院、公園、球場上打球的溫馨畫面……在諸如此類的環境條件下,孩子即便再怎麼喜歡某項才藝,動機上的自我決定性都會隨之降低,進而漸漸失去動機與樂趣。

每個人先天都有追求成就、避免失敗的成就動機,唯有自己有強烈的內在動機,渴望達成某成就時,才能始終堅持走在這條路上,直到開花結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