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推薦展覽】猶原金夢 黃金盛典藝術祭

2024/09/08 05:30

黃金盛典藝術祭於瑞芳金瓜石周邊區域展開,邀請民眾進入山城的魔幻氛圍中。(台電公共藝術提供)黃金盛典藝術祭於瑞芳金瓜石周邊區域展開,邀請民眾進入山城的魔幻氛圍中。(台電公共藝術提供)

文.攝影/黃秉睿

超過百年前,島嶼東北的山林間,金光自潺潺溪水中閃現,自此掀起跨越數個時代的淘金熱潮,興衰呼應歷史脈動,延續至今。近年,台電公司積極修復金瓜石周邊區域重要古蹟建築:2019年推出以水湳洞選煉廠為場域的「點亮十三層」展演、2022年則於修復完成的黃金神社舉行為期3天的「黃金盛典.序曲」藝術祭,結合在地文史、以創作活化地方。

2024年,台電將展期擴增成兩個月,全新藝術祭品牌「黃金盛典藝術祭」即日起至10月5日於金瓜石登場。在策展人林怡華策畫下,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短篇著作《夢十夜》做為藝術祭主題,試圖開創非典型的觀展體驗。

本次藝術祭以金水地區全場域為發生舞台,共分為由山至海的4大展區:「水湳洞區」、「勸濟堂區」、「黃金博物館區」及「地質公園區」,集結5國藝術家10餘件作品,圍繞「夢十夜」主題,與地景共鳴、召喚此地過往靈魂。以下精選各展區數件作品,帶領讀者走一回未竟的黃金夢。

黃金盛典藝術祭主視覺,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5日。(視覺統籌:三頁文;黃金盛典藝術祭提供)黃金盛典藝術祭主視覺,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5日。(視覺統籌:三頁文;黃金盛典藝術祭提供)

水湳洞區 模糊邊界

水湳洞素以「陰陽海」、「十三層遺址」等景點聞名,本次藝術祭將台電舊建物轉型成的複合型空間「金水基地」設為據點之一,建築中展示的作品包括日本藝術家玉山拓郎打造的〈鑲嵌空間〉,藝術家擅以室內空間為主題,將現有物件搭配鮮明光照、環境音,於熟悉的空間中營造陌生與異樣感。本次作品靈感取自當年載運礦產的「無極索道天間車」,將特殊的斜坡設計轉化於室內、不斷迴繞的聲響則是礦車的擬音,並導進自然光闢建出魔幻空間,引入遠方陰陽海的沉黃,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線。

玉山拓郎〈鑲嵌空間〉於歪斜與水平中取得穩定,並在室內空間轉化戶外景色。玉山拓郎〈鑲嵌空間〉於歪斜與水平中取得穩定,並在室內空間轉化戶外景色。

同樣模糊邊界的,還有英國藝術家安.維羅尼卡.詹森斯的〈綠、黃與粉紅〉,透過由彩色金屬薄網包覆的天窗與燈管,使得灌滿8坪空間的迷霧沾染不同色彩,從萊姆綠過渡到淺綠,再漸變至黃色,轉為橙色後由粉紅佔據,觀者身在其中,時空之感彷彿皆遭剝奪,消融於外在的邊界。

勸濟堂區 地景記憶

有著百年歷史的勸濟堂一直是金瓜石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其所供奉的關公亦為地域守護神,一旁的報時山可謂收攬周邊風光的絕佳觀景處,而走過步道、抵達報時山觀景台後便可見到由卑南族藝術家陳豪毅所種下的〈夢的迴旋〉,化身自金瓜石在地的筆筒樹,也是長遠記憶、夢境當中獸徑周圍那片樹蕨森林,看不清的核心是根源於土地的意識,在這展望極佳之處回應山與海的夢囈、土地與林木的低語。

陳豪毅〈夢的迴旋〉矗立在山海林野之中,呼應地景的意識。陳豪毅〈夢的迴旋〉矗立在山海林野之中,呼應地景的意識。

另一邊停車場隧道的裡外,則是何彥諺觀察現地景況後做出的回應,大石塊上的孔洞可能成為新芽的落腳處,抑或是小型生物的棲居地,而歷史遺留下的隧道、以及當中的岩脈又會記得哪些事?與聲音藝術家合作打造的〈鑽孔石〉由聲學角度出發,在不同媒材的迴響中,隧道內壁水滴在隨機性的推波助瀾下將與時間和物質共振,轉譯出截然不同的語言。

何彥諺〈鑽孔石〉將隨機性鑄入作品,在隧道中演奏接續不斷的聲響實驗。何彥諺〈鑽孔石〉將隨機性鑄入作品,在隧道中演奏接續不斷的聲響實驗。

黃金博物館區 天人扞格

在礦業黃金年代結束後,由原建物轉化成的「黃金博物館」為當年礦山的這些人那些事留下見證,收納歷史的遺緒,其中因電影《悲情城市》場景而廣為世人所知的八角亭,亦為時代的遺址之一,在其對面的一棟破舊房舍中,則潛藏著一則微小生物的狂想童話。以紙紮藝術呈現逐格動畫《熱帶複眼》而受到注目的藝術家張徐展,脫胎自金瓜石真實新聞:「白蟻啃咬電纜每年害千戶停電」的〈白蟻綁票案〉一作,在紙漿空間中實拍錄像扮裝,放大微觀視角中的白蟻活動切片,搭配荒棄的小屋與空間中堆砌的木片,經由生猛活現的擬人手法詮釋共處於環境中的人與自然關係。

張徐展〈白蟻綁票案〉取材真實新聞,生動演繹人與自然的衝突。張徐展〈白蟻綁票案〉取材真實新聞,生動演繹人與自然的衝突。

日本藝術家田中圭介則藉由加工後的木材與木製家具探討自然與人工的對立與交融,〈The Nature of Education〉發生於百年建築「太子賓館」當中,藝術家嘗試重新賦予已完成(或說已死亡)的木構人工造物新意義,牽連起其與過往歲月的永恆聯繫,將人造物重新呈現為自然物,田中圭介對於自然/人為的再探,置於別具故事的太子賓館中又更加適切。

田中圭介〈The Nature of Education〉設置在歷史悠久的木造日式建築,重探人造物與自然物的關係。田中圭介〈The Nature of Education〉設置在歷史悠久的木造日式建築,重探人造物與自然物的關係。

地質公園區 礦山吐納

地質公園區可謂本次藝術祭中最需身體力行的展區,做為礦場開採遺跡的此處,如今成為最佳野外地質教室,藝術家曾令理呼應這處露天開採的礦脈,彷彿由礦產餵養出蟄伏於山腰的〈山伏獸〉,層層堆砌的石片構築山間巨獸的軀體,銳利的邊緣劃開礦山起伏的空氣,在相異的光照、水氣與迷霧鋪疊之下皆展現不同的態樣,背負這座山體靈魂的伏獸日以繼夜在此等待探查者的不期而遇。

曾令理〈山伏獸〉奠基於礦山的過去,以雄偉巨獸回應往昔的輝煌。曾令理〈山伏獸〉奠基於礦山的過去,以雄偉巨獸回應往昔的輝煌。

沿著地質公園步道前行來到本山礦場,夾道的山壁引人進入其中,豪華朗機工於高聳矗立的岩壁上架設聲音裝置,〈重返再現〉以此試圖重現昔日礦業繁華時坑道的挖掘印象,聲聲敲響都如同一則則故事的召喚,削去的山頭、消散的記憶,背負一切的礦工如今或許已卸下重擔,然則悲傷的靈魂如同陷落的礦脈永久缺位,將持續迴盪在山壁之間。

豪華朗機工〈重返再現〉在孤寂岩壁上設置聲響裝置,填補礦山的缺痕。豪華朗機工〈重返再現〉在孤寂岩壁上設置聲響裝置,填補礦山的缺痕。

山城遊蕩 跨展區特別作品

李奧森〈車內河谷〉

此次藝術祭中有兩件未侷限單一展區、倚靠機緣遇見的特殊藝術展演作品。其一為視覺藝術家李奧森所設計的〈車內河谷〉,欲參與者須先至金水基地索取「乘車證」,並依指定的時間地點前往候車;由廂型車中走下、全身毛茸茸的表演者將隨機挑選「乘客」(故而並不保證上車),就此展開一段路線未定、環繞山城的魔幻之旅。筆者參與的場次恰好只有自己一人,為保留演出的神祕感在此不多做描述,但在車內瀰漫的未知氛圍,以及由表演者身體躁動所帶來的超脫現實之感,皆是難得一見的體驗。剩餘的表演日期為9/14、9/15、9/28與9/29,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提早安排行程。

李奧森〈車內河谷〉充滿未知性,在取得乘車證、前往地點後,便只能聽天由命、等待獲選。李奧森〈車內河谷〉充滿未知性,在取得乘車證、前往地點後,便只能聽天由命、等待獲選。〈車內河谷〉身穿特殊服裝的表演者。(陳藝堂攝影,山冶計畫提供)〈車內河谷〉身穿特殊服裝的表演者。(陳藝堂攝影,山冶計畫提供)

吳思嶔〈七個故事、雕塑與採金人〉

由藝術家親自寫下的7則短文,均以金瓜石為發生背景,縱橫歷史、穿越地理,吳思嶔深入研究在地史料、回憶錄與文化研究,每則故事皆衍生出一件黃金翻鑄的雕塑,並且藏匿於行文間所潛隱的地點。藝術家以此跨越全場域的作品,將百年間的淘金熱潮重新置換於當代山城,不僅讓此刻的觀者可以親身體驗追尋金礦的血脈賁張,也讓讀者在分析故事隱喻的過程中,深刻了解金瓜石區域的豐厚歷史,前文所提及的八角亭、報時山,或是其餘重要場所,如戰俘營、茶壺山都可能是藏寶地點,就等著淘金客一一發掘。現下第一階段的〈頭顱〉、〈七彩人〉已公告尋獲,仍有5個金雕等待重見天日。

吳思嶔〈七個故事、雕塑與採金人〉由7則短文對應7個小金雕,將淘金神話重現當代山城。(山冶計畫、吳思嶔提供)吳思嶔〈七個故事、雕塑與採金人〉由7則短文對應7個小金雕,將淘金神話重現當代山城。(山冶計畫、吳思嶔提供)

◆欲了解更多「黃金盛典藝術祭」詳細資訊可搜尋台電公共藝術臉書粉絲專頁「Taipower Company’s public art」或官方網站:https://taipowerartsfestival.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