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四處搭公車

2007/11/21 06:00

圖◎蘇意傑

◎黃雅歆

從學生時期到現在,一直搭公車縱橫這個城市,即使大學就有了駕照,卻從未動念買車代步,除了因為開車像帶了一件巨大的行李,隨時得找安置的空間,反而令我感到自由受到限制之外,更覺得自己不耐煩、也不想花精神處理可能發生的大小事故。

雖然迅速便捷首推捷運,但能穿梭大街小巷還是要公車。只是,因為公車未必每站都停,也未必都有站名廣播,搭公車這件事其實是比較適合「識途老馬」的。台北公車族能自己默默上車又能默默下車最好,大部分的公車司機只接受YES╱NO的問句,如:「有沒有到╳╳(地方)啊?」回答:「有(或沒有)。」除此之外,提問的後果就要看造化了。

各地搭車「頻率」

台北公車把起迄點標示在車頭上方的號碼看板兩側,如:「中和262民生社區」。但對城市的生手來說,迎面而來的方向到底是「從中和往民生社區」還是「從民生社區往中和」呢?若非熟客,搭錯方向的機率真的很高啊。

最初在日本搭公車時也有這種憂慮,但發現日本公車會清楚標出去程或回程的一個方向,就很安心。車內的站名廣播或跑馬燈很正確,還附有兌換零錢的機器,就算是匆匆跑上車的乘客也不必因沒零錢而緊張。我在台北搭公車的「訓練有素」不僅完全派不上用場,有次還因提早站在門邊準備下車而遭司機斥喝:「危??!座??。(危險!請坐下。)」忽然一陣臉紅。

習慣當地「頻率」後,搭車就愈來愈得心應手了。因應空間的狹小,日本公車走「細長派」,車身窄窄長長,座位也窄窄,扶手是固定的不能移開,每次有高胖的外國人上車,我都等著出現臀部「卡」住椅座的畫面,不過至今還未等到……

在夏威夷搭公車則是熱情的體驗。雖然本人英語不太靈光,但在夏威夷旅行時還是得搭公車。站在站牌下,半天研究不出個所以然,看到車來便不分青紅皂白跳上去,然後推朋友上火線去問:可以到珍珠港嗎?

胖黑人司機聽完問話,擺著一廂的乘客不開車,笑咪咪說明著:到珍珠港要換車,給車錢後,先拿一張轉乘券,搭到╳╳下車,用轉乘券轉搭到珍珠港即可。之後一邊開車一路用開朗的聲音報著站名。

幾乎每個上車的乘客都會和司機聊上幾句,問路啦問候啦,車內氣氛跟當地天氣一樣暖烘烘。乘客愈來愈多,車內逐漸擁擠到令人動彈不得。司機心情還是很好,熱情招呼上下車,慢條斯理靠站停車,等候要下車的乘客。轉乘站到時,只聽見司機大呼著:剛剛要轉車的兩位,下車囉。擠擠擠,我們擠下車前,胖黑司機還叮嚀記得用轉乘券喔!

所以在夏威夷搭公車很「放肆」,功課做一半、或完全不做功課,就無厘頭地跑上車也沒關係。

無頭蒼蠅膽顫心驚

但我在阿姆斯特丹搭公車才最像無頭蒼蠅。

看不懂荷蘭文已經有點膽顫心驚了,還不知道位於後方的上下車門是要自己按鈕開的。公車一來正納悶著司機怎麼不讓上車啊?後面就有人一個箭步按了旁邊的按鈕,門便開了。

上車後一面研究著路線一面觀察著:錢要投哪裡?要投多少錢?……但前面那個下車的怎麼好像沒給錢?不用錢嗎?想著想著,忽然看見美術館就在轉角現身,大吃一驚立刻按了門鈕下車。下車後便意識到自己也沒給錢。

後來去中央車站和繳完論文的朋友會合,被「恐嚇」說:「啥?沒給錢?最近稽查員查得很兇,被逮到一律送警查辦,嘖嘖,真大膽喲!」原來阿姆斯特丹公車一切自助,開門自助,算車資自助,給錢也自助,當這樣的「榮譽制」被逃漏票的人挑戰,稽查員就出動了。

好險啊,腦中出現自己因「逃票」被逮進警局的場景:可憐兮兮不懂荷蘭話的東方女生跟一堆「罪犯」接受偵訊(該不會要脫衣搜身吧)……呼,電影看多了,一身冷汗。

在台北當然是「識途老馬」,不敢煩司機,資深公車族的我心中自有一份完整地圖。

只是,雖然知道車上經常「秀逗」的跑馬燈其實也沒幾個人會認真看(外國乘客寧可選擇捷運吧),不過,那輛行經敦化南路的「敦化幹線」公車也幫幫忙好嗎?把「仁愛國中」錯成「人愛國中」也太久了吧?猛一看還以為是「中國愛人」,有這個站會不會太「驚悚」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