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教孩子談情說愛 放輕鬆

2008/02/28 06:00

圖/達姆

教導正確的兩性情愛關係應該從小開始,但非得拿著教科書一本正經傳授嗎?恐怕效果不大,不妨看看這次讀者提供的生活經驗談,和孩子聊愛情,不難的!

圖/達姆

〈從做家事著手〉折疊內衣 趁機教導兩性觀

圖/達姆

文/小豬(屏東縣)

小兒今年才國小四年級,有時會和同學起哄說某某某喜歡哪一位女生,家中長輩也會半開玩笑的說:「哦,你的女朋友是誰哦!」總是讓小兒羞紅了臉,極力的辯解自己沒有女朋友。

孩子對於異性相處還在懵懂階段,常常在我們一起摺衣服時,因家中還有我、奶奶及嬸嬸同住在一起,每當摺到內衣和內褲時,他會問為何媽媽和嬸嬸、奶奶的內衣尺寸不同,此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我就會告訴他:「當小女生到了五年級時,胸部就會開始發育,也就必須穿上內衣,第一是禮貌,第二是維持胸形的漂亮,千萬不能去取笑別人,因為取笑她也就等於取笑媽媽和家中的長輩,而且等到你長大成人,也是有機會陪著你的女朋友或是老婆買內衣,所以看到女性內衣應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可因女同學正處於發育階段,就去取笑別人。」

兒子滿臉正經的答應,相信他在兩性之間懂得尊重,相對的也是尊重自己,那麼在他未來和異性相處的路上會更加順利。

〈因時制宜〉女兒失戀 陪她看名片度過

文/感謝主(彰化縣)

三個孩子從念幼稚園開始,我就藉由故事、繪本、影片,告訴他們正確的兩性觀念,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感覺。

兩個女兒國小四年級時,我就告知她們,男女生在生理上的種種不同,以及青春期會面臨到的種種狀況,使她們有心理準備。我常與兒女談心,偶爾也準備點心,讓孩子邀朋友來家裡品嘗,藉以了解他們和異性相處的情形,因此他們樂於和我分享他們的愛情故事。

大女兒大二時失戀了,她心傷不已,我陪她看許多經典名片,如:落日將近、純真年代、大河戀、小婦人等,每次看完就和她分享心得,後來她想通了,也就安然度過失戀創傷。

小女兒和兒子生性害羞,循規蹈矩,和異性相處非常不自然,對待感情很含蓄。我告訴他們一心理學家為了克服自己恐懼和異性相處的情況,規定自己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必須和一百個異性交往,至終沒有人接受他,卻讓他學習到兩性相處的方式及兩性心理特徵。

雖然至今我的孩子年過三十,仍未有交往對象,我支持他們的決定,了解他們的想法,並提供他人的看法,我相信他們的愛情觀是健康的,這也是我對他們的信心和期許。

〈別老叨念〉與孩子交心 自然能談心

文/心林(屏東市)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當他們還小的時候,我就把他們當朋友看,這樣有事情或有心事他們才會找我們商量。

果不其然,現在三個一有事就拉著我不放,就怕自己處理不好,不過我通常還是會把問題再丟回去給他們自己解決,因為我要他們有參與的過程與思考的空間,怎麼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而不至於越弄越複雜。

就拿我大女兒來說,高一生,在我眼裡她是個漂亮又大方的女生,事實證明也是,她交友廣闊電話不斷,但她幾乎不管到哪裡、做什麼事都會問過我,男同學欣賞她的很多,但女兒不會交往,都是朋友一群相約出去,當她說欣賞某某人時,我總以為她會有所動作,但並沒有。

我總跟著他們一起瘋,例如喜歡棒棒堂男孩,陪他們跳街舞、血拚、看電影,其實無非也是善用情境適時說出父母親的擔憂與想法。其實父母有些觀念要變通,不要一味用自己的想法要孩子配合我們,孩子很善良,有些孩子會為了迎合我們不讓我們難過而苦了自己,我們怎麼忍心讓他們背負這麼多的煩惱呢?

〈機會教育〉生活當教材 勤討論聊觀感

文/卓月(台中縣)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和先生就有共識地將兩性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生活周遭處處是教材,資訊的快速傳遞更要仔細把關,時時注意孩子的觀感並勤於討論。

例如:「他的爸媽一定很傷心,你們說是不是?」「你們想他這樣做好不好?難道他不愛他的爸媽嗎?」「他死了,他的家人會怎麼樣呢?」「他心裡難過應該跟家人聊聊呀!對不對?」……,我們常會抱著他們一邊看著報導,一邊反問他們,讓他們體會世界上不是只有愛情,還有一路陪伴著他們成長的無人能比的親情。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會懂,而錯失良好的機會教育。

孩子長大後,我們在兩性教育裡加入了價值觀的重要性。愛情不只是男女荷爾蒙的化學作用而已,相愛要長久一定彼此要有相近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才不易產生磨擦。更提醒,以「戀愛顧問」自居的父母永遠歡迎他們來諮詢,因為我們的愛一直在這裡。

〈間接影響派〉書籍交流 分享戀愛觀

文/紅茶半糖(基隆市)

關於愛情,老實說,自己都不懂,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談。無意間倒是發現了一個不錯的方法。就讀國二的兒子買了一本「九把刀」的書,大家都說好看,我可緊張擔心得不得了。

不是怕他談戀愛,是擔心這麼難修的學分,若只是靠愛情小說當教科書,那可是遠遠不夠的呢!那天兒子拿書問我要不要看,我馬上說好,順便把我的藏書也借給他看。接下來幾天,他會問我看到哪裡了,隨口聊聊書中的事。藉著這樣的聊天,把我的想法、期盼都傳達出去。等我看完了,兒子問我好不好看,我說:「還不錯,就是……。」我不想說教,又不知該說些什麼,還好兒子接著說:「就是比不上《追風爭的孩子》好看。」原來他也看了我給他的書。我聽了好放心,他有正確的鑑賞力和辨別能力,不致太迷信偶像劇那一套。

於是我說:「是啊!那叫做深度,生命的深度,不是只有談情說愛而已,所以好看許多。」 藉著分享書,討論書,傳達的不僅是戀愛觀,更是充滿愛的人生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