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荷塘有約6之3 登山

2008/03/06 06:00

登山,既面對原始山林,也面對真實自我,更間接學會付出與承擔。

文.攝影◎范欽慧

我認識一位女孩,她恨爬山,有一次跟家人來到一個登山入口,就開始大哭起來,死都不願意踏進一步。我把這個故事跟金珮與國駿分享,這對愛山的夫妻創立了一個生態登山學校。國駿聽了故事,笑著回應:「爬山的確需要一些體力,不過或許應該把她之前不愉快的感受先去除掉。」

「為什麼要爬山?」我還記得那位痛恨山的女孩用埋怨的音調啟問。我把同樣的問題拋給國駿與金珮。他們在都會中成長,從小念書一路順遂,如今深刻體認到山的魅力。國駿認為,登山雖然辛苦疲勞,但是獲得的滿足與回饋是非常立即的,對他而言,這是一種自我充電的過程。國駿說,登山會讓人更有能量去面對挑戰。嬌小清秀的金珮,則是因為過去拍攝相關電視節目,開始一步步貼近山林,也一步步貼近自我,從此她發現生活原來可以這麼單純自然。

他們的姻緣,由山林見證。當時他們正在參與一個關於「無痕山林」輔導員的訓練營隊,他們被嚴格要求在登山過程中,必須謹慎地處理自己的行腳,凡是舉炊、紮營、如廁都必須遵照規定,確定不在山林留下任何不當的軌跡與傷痕。這種面對山林的態度,必須伴隨著尊重、犧牲、包容、關愛的精神。就在這樣極度節制困苦的行旅間,他們看到了彼此內在最良善真實的一面。

國駿說,在登山的過程中,隨時都會受到隊友的照顧,也因此會更願意付出與承擔。難怪有人說,若是要真正認識一個人,就跟他一起去登山。當然,最重要的是先踏出這一步,或許有一天,你也可以在步道中找到真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