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懂得感激 孩子你長大了

2008/03/27 06:00

圖/鍾淑婷

當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感激,該是父母覺得欣慰的時刻,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對社會上有所幫助、有所付出。這次來稿,不少都是父母從生活中以身作則教起,不難,只看你有沒有用心!

圖/鍾淑婷

〈教戰手冊1〉生活大小事 把感謝說出來

圖/鍾淑婷

文/無憂(台北市)

要讓孩子懂得感激別人,首先要讓他體會被感激的滋味。

當孩子滿週歲可以行走時,我們就常請他幫忙拿衛生紙或按開關,然後再大大地稱讚並謝謝他,讓他知道幫我們的忙時,我們是多麼地感激他!

小孩在牙牙學語時,我會教他對爸爸說:「謝謝爸爸上班賺錢讓我買玩具。」爸爸也會教他對我說:「謝謝媽媽煮飯給我吃。」看到路上有清潔人員在打掃時,我們也會適時教導他對清潔人員說聲:「謝謝你把街道打掃得這麼乾淨!」

孩子念小學時,我要求他們一定要問候站交通崗的導護志工,謝謝他們的辛勞。有時,我也會讓孩子跟著導護志工站一下崗,讓孩子體會風吹雨淋太陽曬的滋味。 教師節,除了送感謝卡給老師外,也一定會送故事媽媽一張感謝卡。我們自己的生日當天,更一定會打電話回家感謝母親生育的辛苦。

我相信在如此的身教言教之下,每個孩子都一定是個懂得感激的貼心孩子!

〈教戰手冊2〉幸福信箱 傳遞感恩心

文/曾老師(桃園縣)

「老師,我要去寫『幸福信箱』囉!」孩子以興奮的口吻向我報告他的動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班級,不免有著許多的期望,期望自己可以在課業之外,帶給孩子更多面向的學習;期望從孩子的身上看到成長的痕跡。「幸福信箱」開啟了我們師生之間最溫暖的交流,使我將滿心的期望轉化為向前的動力。

「謝謝詣澐幫我提書包」、「謝謝曾老師陪我們玩遊戲」、「劉宜璇謝謝你教我數學」,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用生澀的國字注音拼湊出的文句,在字裡行間傳達了最真誠與直接的感謝。每個星期五是書寫「幸福信箱」的日子,這是本班最特別也最溫馨的例行公事!孩子們從爭先恐後的端碗要飯、上下交通車,漸漸養成了依序排隊的習慣,更不忘在盛飯及上下車之際,用最嘹亮的嗓音說:「謝謝老師!」、「謝謝司機!」我知道感恩的種子已在他們的心田裡萌芽!

曾經造訪一家幼稚園,園方以「彩虹之美,在於多色共存;世界之美,在於多人共築」的理念經營幼兒教育,我也十分認同此一信念。讓孩子在互動的過程中,學會付出關愛、欣賞與讚美,進而成為一個感恩知足的寶貝!當你相信孩子時,孩子也會從而獲得自信;當我們滿懷感激的面對生活時,孩子也會接收到正向的訊息而心存感恩。

〈教戰手冊3〉表揚孩子 寫信告訴他

文/紅茶半糖(基隆市)

小女兒放學回家總喜歡幫忙拿信回來。一回,她忍不住抱怨:「為什麼都沒有我的信?」這給了我靈感。這年頭收到信,尤其是親筆寫的信,真是會產生感激之心的。於是,我寫了一張漂亮的明信片,放在信箱裡,上面寫著:謝謝你每天幫我們拿信。

小女兒收到時,當然非常高興並向哥哥炫耀。沒想到哥哥因著妒心而說:「又不是信,那叫做明信片,懂不懂啊?」眼見我的好意竟走了樣,於是我又暗暗的再實行了一次。這一次每個人都有份。我用信紙記錄他們幾月幾日幫我做過什麼事,或說過什麼好話,結語寫上慎重的感謝和鼓勵的話,最後貼上郵票,很正式的寄給他們。

這回,他們都非常開心,珍藏著那封信,並且煞有其事的寫了謝函給我。到現在,每一年我還是會寫一到兩次不同主題的信給孩子。孩子歷屆的老師都會稱讚他們熱心服務並且頒獎以資鼓勵。我總是說:「懂得感激的孩子就會熱心服務人群,也藉著服務人群學會感激。」

〈教戰手冊4〉因為大家付出 才更幸福

文/蘭朵(台北縣)

身為職業婦女的我,整天為家庭、事業兩頭忙。為了維持家裡的整潔,我請了一位清潔阿姨每週六到家中清掃一次。

每當阿姨清潔完畢時,我都會和兒子一起大聲道謝,並奉上微薄的工資。兒子初始會問我︰「為何我們付給她錢,還要向她道謝?」我發現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教育,便耐心為兒子解說︰「你可知在這個社會上,並不是你願意付錢,就有人願意付出珍貴的勞力的!所以,經過阿姨用心付出時間、勞力,把家裡的每個角落清潔一遍,才換來整潔的環境給你享用,我們是不是應該說聲感激,而且還嫌不夠呢?」

兒子明白了他人付出的珍貴勞力,也謹記了這番道理。他對父母的態度就從以往的「視為當然」變成「感恩在心」;逢年過節他也不忘提醒我多準備一份禮物給清潔阿姨。

每次我和兒子搭乘計程車,在下車付車資之前,我會聽他大聲向司機先生道謝;全家出國時,他對飯店收行李的服務生也會奉上小費並微笑答謝;連每天收取垃圾的環保人員也認得我這個上前道謝並幫忙的兒子!

我認為小孩唯有懂得感激別人的付出,才學會開始對別人付出,對社會付出。

我相信僅僅教他這一番簡單的道理,他卻可以受用無窮!

〈教戰手冊5〉懂得不足 才會更珍惜

文/周弘慶(台北市)

感恩、惜福、佈施是是我跟家人一生的理想與目標。

我的兩個孩子原本跟其他孩子一樣,只知道享受父母無怨無悔的付出,認為他們物質上與精神上的供給是天經地義的,而且最糟的是,他們總喜歡跟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相互比較物質上的享受,譬如別人的衣服、鞋子與玩具等總是比自己的高級與昂貴,為什麼父母總讓他們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10年前,由於我工作的關係,他們兩人跟著我去南非待了3年。在那裡,他們親眼目睹絕大多數黑人小孩都衣衫襤褸,而且大都打著赤腳,無鞋可穿,更糟的是,他們吃的食物幾乎全都是土司與蔬菜,肉類一年吃不到幾次,難怪每個孩子都面黃肌瘦、弱不禁風的。從此以後,我的兩個孩子徹頭徹尾改變,他們變得懂得感激與付出,他們變得謙虛有禮、溫和含蓄。

我認為台灣為人父母者都應該找機會,帶小孩去孤兒院或弱勢族群家庭看看,如此他們才會懂得感激、惜福與付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