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首獎,你好嗎?-9之6】他寫,他逃,他「什麼也不是」……-專訪賴志穎

2008/07/21 06:00

(賴志穎/提供)

◎鍾佳欣

不用手機、不愛新科技、穿唐裝、習太極拳、參加老子研讀會……賴志穎身上散發著「古人」氣息,對此,他自有一套解釋:「不愛新科技是因為不會用、穿唐裝很涼快、研讀老子才是當今潮流……」回答問題直接了當、描述事情細微生動,靦腆害羞、舉止拘謹的他,帶有一種「賴式」幽默。

害怕成為文學小偷

賴志穎寫小說喜歡融合歷史題材,他說:「我一開始以為文學就是要融入歷史才有深度。」而篇章前每每引用前輩作家的話做為小說引言,則是因為「怕自己寫得太爛,引言可以提供讀者認識另一篇佳作的機會。」拿下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之前,賴志穎已獲寶島文學獎、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等肯定,得獎讓他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更嚴格,「就怕不夠好。」

其實〈獼猴桃〉初次投稿並無得獎,經修改後才一舉奪下林榮三小說獎,賴志穎覺得修改文章的重點在於「時間」,「事過境遷後,再把文章拿起來看,就會知道不好的地方在哪裡。」他也提及,〈獼猴桃〉刊出後,身為醫生的阿姨把故事內容當真,以為他患了小說裡提及的「男性女乳症」,熱心幫他安排檢查,讓他啼笑皆非。持續創作的他,透露自己目前處於寫作低潮,在題材的取用與拿捏上,也感到困擾:「我怕自己變成小偷,偷了別人的故事。」陷入這樣的迷惘,亦突顯其對自我的要求。

獲林榮三文學獎後,立即獲出版社青睞,開始著手出版作品的相關事宜,醞釀一年半,賴志穎第一本創作終於在6月結集問世。對於新書出版,他顯得戰戰兢兢:「心情很害怕,很在意評價。」新書收錄了過往得獎作品與其他篇章,這些文章與現今風格已有落差,他開玩笑說:「讀起來好像不是自己寫的,不知道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而書名取為《匿逃者》是心境的反映嗎?他表示,小說中都是一些離散、所求不得的故事,倘若這些文章有其背後主軸,那麼「匿逃者」就是那條串起軸心的線。

急於躲開別人的影子

看起來相當博古的賴志穎,對寫作卻堅持新穎;他認為「創新要有功能性,跟所傳達的東西能配合,不然會顯得矯情。」他指出創作者應該在形式上使力,而非題材,「我不覺得題材能有什麼創新,一般反道德或科幻題材很容易讓人覺得新鮮,但那只是大家讀的東西不夠多,其實別人早都寫過了。」對他而言,創新是一種幻覺、不切實際。

在形式上尋求創新,則反映了賴志穎「怕被定型,會希望自己每個時期都有變化」的顧慮。即便他了解「辨識度」對於一個作家的重要性,不過他寧可選擇匿逃,跳脫被歸類或定型的可能,「有一段時間,我的寫作出現駱以軍的影子,一發覺後馬上就逃開了。」

賴志穎已發表的文章多偏向黑暗、沉重面,現在,他決定轉個大彎、挑戰喜劇類型,他語帶保留地說:「朋友都說我的喜劇風格很冷、很囉唆,目前還在嘗試。」

涉獵甚廣的他,主修微生物,又創作小說、主唱男高音,接觸英、俄、義、法、德等語言,然而「科學家、作家、音樂家、翻譯家」任何一個頭銜,他統統不打算冠上,「不願被定型」的念頭似乎深植其心中,立志當一個「什麼也不是」的賴志穎,跳躍在各類別之間,這種匿逃的過程,也反映出他對人生自由度的高標要求。

飛往樂譜之外的航線

除了所學的微生物領域及文學寫作外,音樂亦是賴志穎的生活重心,從小學習長笛及鋼琴,參加青?合唱團八年、台北室內合唱團一年多,與音樂結緣甚深,但目前他計畫出國深造,考慮讓音樂退出生命的重要位置,「如果繼續在合唱團,會花掉很多時間。」小時候夢想當音樂家,如今卻要割捨,必是下了莫大決心,賴志穎今夏將赴國外攻讀微生物博士學位,目前正等待學校通知而焦慮不安的他,縱然還未知即將飛往地球哪一端,但一趟新的旅程確已展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