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角色移情 來玩洋娃娃

2008/07/28 06:00

文/呂政達

小妹喜歡玩洋娃娃,本來媽媽也覺得沒什麼事,但小妹花在洋娃娃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僅玩裝扮遊戲,還一天到晚跟洋娃娃講話,媽媽跟她說話,卻不太搭理。

其實,跟洋娃娃玩什麼,怎樣玩,都暗藏豐富的心理訊息。兒童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克萊恩早年即常用洋娃娃吸引進入診療室的小孩,藉著玩洋娃娃,重新建構家裡發生的情景。克萊恩說:「在分析中可以藉由遊戲觀察到現實適應不良的小小孩,我們必須藉由分析漸漸幫助小小孩得以完全和現實接觸。」

克萊恩記錄過一名無法適應新環境,情感非常黏著母親和其他女人,情緒非常兩極化的小女孩露絲(四歲三個月)。克萊恩注意到露絲在餵洋娃娃,克萊恩也跟著這樣做,將一個洋娃娃放在床上,跟露絲說她也要給它吃東西,然後問要給洋娃娃吃什麼,露絲停止尖叫,回答說:「牛奶。」

克萊恩治療的小露絲,非常黏著母親,到了媽媽稍微離開,內心就感受到被遺棄的焦慮。所以小露絲藉著玩洋娃娃,透露出她的內心驚慌來源。精神分析語彙裡,這種方式稱為「移情」。克萊恩說:「小女生對於洋娃娃的慾望底下,潛藏著被安慰和被肯定的渴望。」

小妹的媽媽遇到的剛好相反。由於小妹不太搭理媽媽,最好由一位能和小妹玩,也讓她覺得安心的人陪她玩洋娃娃,扮演「克萊恩」的角色。順著小妹的世界和遊戲邏輯,用洋娃娃當作一個問題的開端,這個潛藏的問題是:「妳對媽媽有什麼不滿嗎?」

【獻計】

如果一時間內,小妹還是兀自玩著洋娃娃,克萊恩倒用過一個完全無法被接觸的小孩的治療技巧,也可供參考,這個技巧稱為「自己玩起來。」

就是利用洋娃娃和一些積木做補助,大人自己玩,用積木做成一個東西,把洋娃娃放在旁邊,說那個東西就是「學校」、「劇院」,開始扮演起各種不同的角色。也許小妹會忍不住插進來,說這不是「學校」,是間「廚房」。這下有意思了,她的內心世界會在遊戲裡逐漸浮現出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