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求道記6之6 我的心理課

2008/09/24 06:00

如果從事心理分析,我將被緩慢和黑暗所擊敗。

文.攝影◎陳玉慧

幾年前,我曾想改行做心理分析醫生。

我嘗試與各家名師做心理分析,我接觸各式學派,到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去上課,到義大利嘉德湖畔去上維也納學派的團體治療,到維也納去上IMAGO課程。

我花了幾百個小時及無數的金錢,想知道這個行業是什麼?對我有什麼用?

過程相當漫長。由於我不耐學院,選擇的學習通常是學院派所不容。這包括榮格學派,要知道,當年佛洛依德對榮格那些黑色神祕主義思想有多不屑,其實到今天,許多學院派的分析家仍然如是。

我在這個領域裡學步多年。知道,所有方法都是二面刃。人類的心理太多面向,實在無法以任何方法切入分析,或許也可以這麼做,但是,別忘了,人的心理狀態會受時地物的影響,心思也常不斷被外界干擾,分析經常是對的,問題是從何角度來分析?大部分的人類行為在成年後便很固定,要改造成年人的行為模式簡直太難了。

好的心理分析師的分析感必得夠強,情緒意象必得夠準,人生經歷必得夠豐富,這些條件或許很多人都有,我可能也有,只是在多年的求道後,我逐漸知道自己並不合適從事這項工作。

我同情任何人患心理疾病,但我沒有足夠耐心去幫助別人解決他們的問題,疾病的治療是緩慢的。在做過多那麼多分析後,我難道不知道,像我這樣以自我實踐為人生目標的人,如果從事這個工作,我將會被緩慢和黑暗所擊敗。

心理分析必須付費的始作俑者是佛洛依德,付費傳統有利也有弊。我反對付費制。雖然我不會從事這個行業,但是,我仍然鼓勵別人做心理分析,且我很高興知道,愈來愈多心理分析專家開始提出,心理分析的目的是協助心理病人追求清明的心境(Mindfulness),而所謂Mindfulness正是不折不扣的佛教修行思想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