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性福盲點>先試後婚 不保險啦!

2008/11/17 06:00

文/張璇

有一天和幾位單身女友聚餐,話題聊到如果同時出現兩個條件都頗優的追求者,會挑哪一個?大家在意的點既不在誰的經濟實力強,也不在哪個學歷身高比較傲人。有人說看看哪一個男人跟她的家人處得比較好,有人說會以和哪個男人生活在一起比較有趣做選擇……,還是剛和同居男友分手的Cindy答案最直接也最勁爆:「哎呀!當然是選性能力比較強的那一個!」大家邊笑邊附議,對啊對啊,這個太重要了,一定要先「試用」過才行,萬一在婚後才發現對方不能人道,可就虧大了。幾個月前曾在報上看過一則讀者投書,這位讀者說她的同事和一個男人交往一年後步入婚姻,誰知婚後,同事臉上的笑容愈來愈少,經過再三追問,才哭著表明丈夫無法「好好做人」,也拒絕就醫,幾個月後兩人離婚了。投書者認為她的同事就是壞在婚前沒有先試用。但依我過去看過的一些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報告,忍不住想在這個部分做一點延伸性的討論。

性不性福 試用結果並不準

雖然「性生活不協調」總在各種離婚原因調查排名的前三位,但是所有的婚姻諮商師和幸福門診的醫生都會告訴你,許多夫妻的床笫關係出問題,和尺寸大小及性能力強弱其實沒什麼關連性,而且有太多性事不協調和性功能障礙問題的案例是發生在結縭多年或是小孩出生之後〈在婚前、新婚初期,或是同居時都很OK〉,多半是因為壓力或情緒等心理或感情因素影響性慾和反應,就算婚前驗過貨,會發生的還是避免不了。

先試再婚 離婚率竟更高

有些女生不贊成同居,卻堅持一定要試婚,認為同居是逃避責任只想及時行樂的人幹的事,試婚至少是以結婚為前提。一份有關婚姻態度的網路調查顯示,七年級男女贊成試婚比率竟都高達五成以上,贊同者的心態多是認為在婚前預做一些生活上模擬和測試,萬一不合還有個後路,既可避免誤上賊船,也可以省些結結離離的麻煩、減低一些傷害,也有人說:「一定要先趁試婚觀察對方的生活習慣,畢竟有些人太會裝了。」反對者則認為試婚表示彼此信任感還不夠,既然不能互信,又何必論及婚嫁?而且於法無據,容易產生金錢糾紛。

你可能以為我要說,不管同居或試婚,都是女生比較吃虧。不,我並不是以誰吃虧的角度來看這方面的事〈更何況誰吃虧也很難說〉,同居或試婚是單身者的一種選擇,我只是想說,這個看起來好像多一層防護和考慮的做法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有保障,特別是對那種不想因為一時昏頭衝進圍城,希望先有點緩衝,看看彼此到底適不適合一起長久生活的理性愛侶來說,同居或試婚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不但性生活方面的試用結果參考價值不高,對於真正婚姻生活的適應更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資料均顯示,先同居或試婚過的夫妻,離婚的比例比直接結婚者高出許多,而且比直接進入婚姻的夫妻更容易發生衝突和有性焦慮。

婚後諸多變化 太多情境難模擬

為什麼婚會越試越糟?道理很簡單,如果有「先試試看,不合則退可以省些麻煩」的想法,就如同要去打仗,還沒打就覺得可能會輸,信心決心都不足怎會有勝算?婚姻中有太多突發狀況和變數不是靠試婚就能估測,比如婆媳相處、孩子管教、中年危機或是財務管理等問題。婚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著不同的家庭週期不斷變化,穿雜著裡裡外外個人成長和環境外力等諸多因素,短時間住在一起根本難以一窺究竟和達成所有共識。只有熱情,沒有承諾,雙方還是會有所保留,,這與另一個生命個體立約結盟,表明願意不離不棄一起面對一切生活挑戰的態度截然不同。

不過為了保持當天的用餐氣氛愉快,我可沒不識相地吐身邊姊妹們的槽,倒是想起了幾個曾經聽過的,婚後多年才出現性無力現象的真實故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