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寫面臨重整的時代〈下〉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2008/11/25 06:00

圖◎吳孟芸

時 間:2008年10月17日下午12時30分

地 點:自由時報大樓1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季季、阿盛、張瑞芬、劉克襄、顏崑陽(依姓氏筆畫排序)

記錄:鍾佳欣

〈身分〉

劉克襄:和〈扮戲〉的情況類似,也是有好的題材,情境感人但卻沒有好好表現。此篇文字拉雜,拉了很多史料進來鋪陳,卻做得不夠成功。

季季:和〈荒了〉比較後,我選擇這篇,〈荒了〉文字活潑,但也較為幼稚,此篇文字較沉穩。起先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表達的「身分」為何,通過他對歷史的追索也沒有得到答案,最後得知他的身分就是沒有父母親的人,而他的姊姊要結婚、生小孩了,即將有新的家庭……我很喜歡這篇,但很遺憾結尾太匆促,若能再多兩百字寫姊姊結婚而自己什麼都沒有的心情、完全被父母拋棄的孤獨心境,就更好了。

顏崑陽:此文流暢、平淺,和〈荒了〉比起來,〈荒了〉切入的角度較有新意,較能脫穎而出,此文的敘述平實,缺乏靈活的變化。主題書寫身分,不管是家族或自己未來的定位,都寫得較為表層,深沉性的東西沒有觸及。

阿盛:情感部分太過平面,不管是個人血緣或失去父母的身分都不夠深入,提到平埔族的部分似乎沒有必要。

〈花嫁〉

劉克襄:敘述自己的結婚心情,不過拉進了太多歷史,文字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好,但算是有一點新意。

張瑞芬:這是我的備取,此篇很難給人強烈的感覺,待嫁心情的題材太普通,尤其提到黛妃的世紀婚禮或灰姑娘的例子,都不能帶來驚奇,不過文字瑕疵不多。

顏崑陽:很平淺的文章,寫待嫁女兒心,從以前不漂亮到現在結婚的身體變化,穿插舊時代的婚禮、禮俗等,有點拉雜,鋪敘上情意進不去,是較表層的敘述。

季季:此文題材很簡單,就是新嫁娘試禮服的心情,失敗之處為切入角度。散文第一句非常重要,因此文章應從第三段開始寫起,「彷彿婚禮從此刻開始」,然後再把自己的回想、歷史等等融進來,但文章卻從「1981年在聖保羅教堂……」的黛妃世紀婚禮談起,這種開頭是失敗的,再者,引述太多東西,企圖心強但能力不足。

三票作品:

〈漫長的告別〉

顏崑陽:算是所有篇章中較完整、成熟、少瑕疵的作品。由父親的遺作帶出父親對祖父的印象,再帶到自己的工作,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現實性,與自己工作的劇團交織一起,甚至處理到葬禮等問題,整合得很不錯,敘述也很靈活,許多文字非常有力量。

阿盛:文字精練,體裁完整,適當地引用父親的生前筆記,帶出父親的立體形象,包括父親的觀念、對人生的看法等,都表達得很清楚,把兩代之間相異與相同都寫出來,這樣的引述不同於經典的引述,是為必要,寫得相當不錯。

季季:這篇的技巧是所有參賽作品中最好的一篇。從結構、文字選用、層次都很清楚。其實作者開始撰寫此文的時間,已經是父親去世多年以後,文章開頭是女兒要代表家屬在法會上致詞,所以女兒蒐集父親的資料,並引用父親所寫的文字,過程中她也發現,原來父親在二十四歲時,也同樣失去了父親,從父親留下的文字才了解他對於生死的看法,結尾則結於她上台致詞,朗誦父親的詩。前後一致,文氣淡然,沒有激情,平淡中有深意,流露出她與父母三者之間的心靈對話。作者擅用劇場的戲劇語彙,轉化、對照生命的舞台,層次處理得非常好,是我的第一名。

顏崑陽:這篇成功的地方是,它是複合性主題,整合了好幾層關係,包括父女、母女的關係,甚至是社會上葬禮文化、捐贈大體的生命光輝,到生命本身的存在意義等,這麼複雜的主題,卻能處理得規律、層次不混亂,功力很好,也是我的第一名。

張瑞芬:有點看不出作者與父親的情感,這部分少了琢磨,另外則是父親平常的言行舉止也很少帶到,找不到太多線索。

季季:其實從文中可以看出女兒和父親的感情較淡,父親去世後過了三、四年大體才被火化,女兒才在父親的葬禮上開始了解父親,起先我認為題目很通俗,但後來覺得「漫長的告別」真的很切題。

〈有畔〉

阿盛:此文描寫現代的農村,藉由田埂衍生出來的意象,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時代的改變、農村的變與不變等等,寫得不錯,但前後的引用實在無必要。

劉克襄:把引述部分拿掉的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作者對於土地的問題,以及描述土地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都處理得綿密而深厚,很有感情,也讓人非常感動。

張瑞芬:文中提到「那邊是我們的田……」,有些不合邏輯,嫻熟農事的作者怎麼會不知道自家的田在哪裡?最後的結尾也有點莫名。

劉克襄:「那邊是我們的田」,這是可以理解的,例如在高速公路旁,遠遠地看著一大片地,也有可能只是概括性地指示位置。

顏崑陽:關於工業文明入侵鄉村,或交通建設改變農村景觀的書寫很多,是很熟爛的題材,但我認為此篇仍有新意,能具體深入地切進農村生活的某些人際關係,「田埂」的意象處理得不錯,分割所有權的標記,而衍生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雖然敘述技巧沒有很好,但還算流暢。

季季:文字的敘述是失敗的,例如「常見的田間工作是除草……」,直接寫「除草」即可,又如「……放在現代農業的田埂」也是多餘的敘述,此文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塵生〉

顏崑陽:這是此次作品中最浪漫的書寫,寫出了年輕的情懷,文字品質是最好的一篇,詩的意象不斷在文中出現,情感的書寫相當幽微,讀起來十分具有美感。

張瑞芬:文章的筆觸很細膩,情節有一點模糊,一個藝術工作者回到花蓮海岸的故鄉,希望開個小店,整體意境很不錯,是此次散文中純抒情式的一篇,有其特殊性,文字技巧很好。

季季:我認為這是一篇同志的書寫,敘述者的「我」和「他」是一對同志,但最後因為兩人對生命見解不同而分開,但他們都想要開店,夢幻之店一直在文中出現,雖然「他」離開了,但因為有共同的夢想,所以有情感上的連結,這部分很動人。

四票作品:

〈彩虹橋〉

張瑞芬:很喜歡這個故事,但附記有一點怪,其實附記可以拿掉。

季季:要有附記才合理,否則已經死去的人如何寫文章?此篇屬魔幻寫實,為一個靈魂的再敘述,文章裡的任何缺點都可以因為是靈魂的敘述而變得合理。此次原住民的題材太少,加上作者寫得不錯,我支持它。

顏崑陽:本文對一個去世的人用假擬的方式進行回溯的敘事,文字很傳神地寫出原住民的幽默,精準模擬出原住民的口吻,但文字品質稍微差,贅字多,標點的使用也有小瑕疵。整體傳達了原住民的樂天,即使身為弱勢、資源匱乏,但仍能善良、樂觀,相當生動。

阿盛:確實不錯,很有幽默感。

劉克襄:很生動,題材特殊,寫出了原住民貧窮裡的快樂。

五票作品:

〈白雪公主和七矮人〉

顏崑陽:此文敘述方式複雜,具有魔幻寫實的效果,有些地方較為晦澀,但不至於影響文章的整體,算是一篇滿有深度的作品,其中「飄浮」一詞的使用,透過想像力,讓九十歲的老人可以自由穿梭在疾病當中,讓疾病本身產生一種敘述。

劉克襄:我倒不覺得此文屬魔幻寫實,對於一個年紀很大的長者而言,生跟死其實差距不大,就像已經死掉但還活著的人一般,所以用這種語言的敘述法,是抓到平常生活中的某種味道。

季季:這裡使用的「飄浮」其實是一種意象,象徵阿嬤對人生已經「放下」,對自己的生死並不在乎。

阿盛:駕馭結構的能力非常足夠,文字技巧沒有問題,虛實交錯的部分處理得很好,包括阿嬤的病、自己的病,交錯卻不混亂是很不容易的,結尾也寫得不錯。

張瑞芬:我也很喜歡這篇,但文中的對話有點不真實,例如某問句:「阿嬤,怎樣才能學會飄浮?」這不像一般日常會出現的對談,其他部分則沒有問題。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接著進行第二輪的計分投票,評審各自選出五篇文章,並給予1至5分以判定作品名次。結果如下。

〈白雪公主和七矮人〉21分

(阿盛5分、顏崑陽4分、劉克襄5分、張瑞芬3分、季季4分)

〈漫長的告別〉19分

(阿盛4分、顏崑陽5分、劉克襄4分、張瑞芬1分、季季5分)

〈彩虹橋〉11分

(阿盛3分、顏崑陽1分、劉克襄2分、張瑞芬2分、季季3分)

〈心猿〉9分

(顏崑陽3分、劉克襄1分、張瑞芬5分)

〈塵生〉8分

(顏崑陽2分、張瑞芬4分、季季2分)

〈有畔〉4分

(劉克襄3分、阿盛1分)

〈報告主管〉2分

(阿盛2分)

〈身分〉1分

(季季1分)

經過計分,評審確認且無異議後,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結果出爐:〈白雪公主和七矮人〉獲得首獎,〈漫長的告別〉獲得二獎,〈彩虹橋〉獲得三獎,〈塵生〉與〈心猿〉並列佳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