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青春在燒 爸媽心在燒

2008/11/27 06:00

圖/鍾淑婷

青少年孩子牽牽小手、攬攬輕腰,如果能彼此激勵向學,倒也不必太緊張,只不過,一定要讓未成年孩子知道,愛上了床,可就牽涉到法律層面,這點一定要耳提面命,純愛別成了蠢愛!

圖/鍾淑婷

〈切莫硬碰硬〉遭受打壓 竟離家出走

文/Linda(桃園縣)

一位同事的女兒就讀高中時,向來乖巧且準時上下課,但在高一下學期開始早出晚歸,直到某天同事發現她在巷口被陌生男孩接送,回家後免不了被同事斥責一番的她,竟為此離家出走十餘天,經由師長及同學協尋之下,才發現女兒與男孩在外同居。

原來同事的女兒在校外認識了高中肄業的他,能言善道又喜玩樂的他成為她的護花使者,為免父母發現,未成年的兩人只能利用傍晚或假日相偕出遊,未料被同事發現後,女兒因害怕被拆散而選擇與他在外同居,由於同事要告男方誘拐未成年少女,男方家長亦怪罪同事未曾對女兒好好管教,後在社工人員的輔導下,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因為社工人員站在未成年少男女的立場,並未反對其繼續交往,然先決條件是女方要完成學業,雙方出遊應告知父母,且不能有先上車後補票的行為發生,因此兩人可以自由見面,女孩也在今年順利高中畢業。

熱戀中的男女被打壓,只會讓子女產生反抗到底的心態,如果能心平氣和的傾聽彼此想法,或許有助於子女的理性思考,促進親子間的良性溝通。

〈開明做法〉可卿卿我我 但設下範圍

文/謝又新(台北市)

我們家也有一對已到論及婚嫁兒女,隨時面臨婚姻問題。 我一向充分信任孩子,會耐心地聽他們心聲,分享他們人生經驗,給予他們自由發展空間。因為對孩子消極限制與管教,猶如手握一把沙,握得愈緊,失去愈多。

平常,周邊親朋好友就常耳聞孩子大了,管不動;或耳聞某某家兒女奉子成婚,這還算有好結果。畢竟,有情人終成眷屬,最怕聽到自殺、墮胎、家庭失合,演變成孩子離家出走。

每每聽到這些消息,我總會把這些訊息帶回家,趁著家聚時拿出來討論,聽聽他們意見,同時灌輸他們男女相愛是天經地義,也是上天賦予的權力,但長大有要好男女朋友,一定要跟爸媽分享,只要他們喜歡,我們不會反對,一定要對自己負責。男女朋友交往中卿卿我我、摟摟抱抱都在許可範圍內;但是,對那檔「愛做的事」絕對不准。

我告訴他們一時衝動,造成後果是無法挽回。相愛,就要互相尊重,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最美,把甜美果實留在新婚之夜,不就是人生最美、最圓滿的事嗎?

〈正面引導〉讓孩子認同 愛她就別傷害她

文/(台南市)

我有兩個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在他們念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教育他們兩性相處應注意的事項。

別說我杞人憂天,實在是現在的孩子發育甚早,加上現今社會性開放的態度更甚於過往,如果不能提早讓他們理解,將來出了事,可就來不及了。

在我家,性的問題溝通上還算開明,加上書本以及學校傳授的知識,孩子們都很清楚在甚麼樣的情況下可能發生問題。我也是一再提醒他們,如果喜歡對方,就不能做出傷害對方的事,雖然看似兩情相悅的舉動,但在雙方尚未成年,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之時,那些舉動都是一種傷害。

兩個孩子分別在國三那年交了女朋友,我的原則是不鼓勵,但也不刻意反對。我贊同兩個相互吸引的人都可以在課業上有了加乘的效果,因為喜歡對方,就一定要鼓勵對方一起努力,好為隔年的基測打下致勝的基礎。

站在正面的立場引導孩子認同「愛她,就不能傷害她」的理論,總比死命反對到底,結果讓孩子化明為暗來得好。

我經常對他們開玩笑說:「別讓我提早當阿嬤!」孩子也都能明白我話中的用意。目前為止,他們都將感情之事處理得很好,也能與我分享戀愛的心情,這樣我就放心多了。

〈化暗為明法〉幫忙照顧嬰孩 體認亂來下場

文/小蝌蚪(基隆市)

常常在捷運上或鄰近的公園樹蔭下,看見年紀輕輕的學生揹著書包親密靠在一起,旁若無人高聲談笑,打打鬧鬧,心中不禁欣喜年輕人的天真歡笑,但為了預防子女跟隨自己腳步踏上早婚的路途,想了主意。

遇有大大小小考試,歡迎女兒帶同學來客廳看書,但家中一定要有人在,老媽才可準備零食和茶點,並可趁機觀察女兒的交友狀況。怕太反對,子女會完全閉口不談戀情,將父母隱瞞住,先從小灌輸家是安全的避風港,一切可商量,若要將異性帶回家單獨相處,就完全沒得商量。

凡事預防勝於治療,在家庭教育中讓子女明白尊重女生最後一線的重要,愛情要靠彼此的相處和體諒。

偶有親友托管小嬰孩在家中時,會商請大大小小一起幫忙餵奶和換尿布,讓子女明白不要為一時的激情,尤其是女生要保護好自己,若一不小心有了寶寶,要負擔小孩養小孩的責任,不僅無法享受青春年華,而且打亂人生的求學規劃。

父母不是柯南,適時的關心和陪伴才能有甜蜜的親子生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